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奥运频道 > 奥运频道 >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 > 正文  
滚动新闻
奥运知识编入北京中小学教材 体育课时增加一倍
青岛新闻网  2004-07-10 21:20:49 中国体育报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北京中小学体育课全面加量

  从今年起,北京市中小学要有计划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把北京奥组委编写的《奥林匹克知识读本》作为重要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知识,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强化奥林匹克意识,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做好各方面准备。记者日前从北京
市教委获悉,从今年秋季开始,新学期北京市80%以上的初中和小学将试行教育部新课程。在新课程中,体育和外语课时都将有所增加。按新课程计划,今秋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每周要上3到4节体育课,课时量比以往增加了一倍,而其他年级每周也要上3节体育课。且小学体育课和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都是必修课,学校必须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每天保证一小时

  在北京市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学校必须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0分钟至25分钟的课间操时间,学校每周必须安排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

  据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施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北京市从2001年开始进行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到目前,全市18个区县共有680所学校的20万人实施新课程。从今秋新学年起,进入实验的学校将增加到1000所,学生增加到30余万人。明年,北京全市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学生将全部实施新课程。与1994年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比较,新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每周由27、28课时减少到26课时。体育课时大大增加,由原来的9年共774课时增加到1000课时左右。

  孩子的健康第一

  资料显示,自1985年以来,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肺活量等指标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6岁至18岁的学生中,肥胖生高达15%,一些学校的肥胖生比例甚至突破了30%。同时农村肥胖学生的比例也在上升。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病症,近年来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患病年龄提前了10年到20年。对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表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健康,即使他的学问再大,品德再高尚,也很难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也指出,此次增加体育课程,就是从政府角度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增强体质、放松身心的机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与发展,因此忽略不得。体育课程的增加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但是这不是惟一条件。教师要从体育课的丰富性、趣味性、精彩性出发,以孩子为本;学校要真正保证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偷工减料;家长、社会也都要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体育锻炼、健康第一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问题。

  学生将成奥运中坚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指出,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人文奥运”的重要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就是从一种新的角度、以一种新的方式教育青少年,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因此,体育和教育的结合,不仅为发展教育事业拓展了新天地,也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具教育意义。他表示,北京市将把奥林匹克运动作为理论教材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奥林匹克读书活动,采取读书竞赛、讲演、论坛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教育,普及奥运知识,弘扬奥运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使北京青少年做好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思想、心理和知识准备,从而最终成为先进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献身祖国建设事业和热心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坚力量。记者 张旭光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发表评论
 
内容
 热点资讯
·海尔成为国内中央空调业"第一品牌"
·2004年青岛首届教育招生网上巡展
·激光帮你摘掉眼镜 治近视 到市立
·百年活力激情涌动 青岛崂山矿泉水
·中小学暑期课程、雅思课程热报
·岛城中小学生暑期英语7月12日开课
·英国北方联合大学青岛校区正在热招
·高中毕业生请关注 升学新亮点-华威
·最赚钱的职业,最热门的培训new
 

 相关链接:


 站 内 检 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867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