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新闻
“我想寻找几个与我有共识的知识分子家长,开办一个完全自主的私塾,每一个孩子的家长负责一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不收学费。”昨天,市民关先生在青岛新闻网的论坛上发帖,提出了为孩子开设“家庭私塾”的设想。
据关先生介绍,他有一个4岁的孩子,妻子是位刚送完毕业班的初中教师。
在网上他留言说:“看着自己的4岁爱子稚气未脱的小脸儿,我无数次对自己说,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让我的儿子变成一个考试机器。我要给他一个完整的人生,我要让他成为一个心理健全并有道德水准的社会人,我要让他在年轻时学到的东西对他终生都有益处。”
关先生认为,应试教育培养的是些精神和信仰空虚的、自私自利的“无为”青年,基于这种想法,他提出“让孩子回家上学”的设想,他想联络几个家长,开办一个完全自主的私塾,集中七八个孩子一块上课。每一个孩子的家长负责一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不收学费。他初步的想法是每天上课半天,另外的半天是孩子们有组织的游戏时间,以便增强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荣誉观念和互助友爱的观念,而且有一个专门的家长负责孩子的沟通“课程”。
关先生还介绍,现在已经有一名4岁的女孩想要和他的儿子一块在家学习,女孩的家长是他的同事,曾是某大学讲师,可以教授理科。
网帖摘登
关先生的设想在网上引起市民的强烈反应,网友们对该想法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善意地提出了“家庭私塾”带来的诸多弊端和操作难度。
收拾停当:可以尝试,但免费教育的很容易出现矛盾:个别家长只对自己的孩子认真,或是有的家长觉得自己教的课重要,其他人教的课不重要。反正矛盾肯定多,要有思想准备。
600252:想法挺好,我自己也有过这方面的考虑,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我的目的主要是让孩子缩短完成高中以前学业的时间。回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学了很多无用的东西,浪费了不少时间。
艾克:现在的学校也许不是育人的惟一地方,可是除了教书,它还给孩子们一个集体活动的场所,这对他们的身心是最好的培育环境,我想在你设置的屋子里是没有这个环境的。孩子大了终究得走向社会,你打算把孩子在“温室”里培育到几岁?可别一出门就让社会搞懵了,或者和周围人格格不入。
鱼类:如果父母双方素质较高,有一方能在家中教育小孩,是最好的了。不光是知识的传授,品质和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要。多接触外界和大自然是家长教育孩子最为便利的一点,多读书是增长眼界、提高情操的最有利途径。其实只要得法,孩子在家一样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有一点不足,孩子容易和同龄人脱节,并且在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的培养上会出现漏洞。另外,多数同龄孩子在一起活动时容易激发潜质,比如创造力和表现力。总之,如能扬长避短,我本人很赞成家庭中的教育。
一路远行:我是学师范普师专业出身的,在本市市区公办小学任教11年整,主要教数学。对目前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已经教了3遍。家庭教育实施起来是件艰巨又繁琐的事情,从师资配备到教材选定,还有课程设置等等很多环节需要达成共识、一一落实,还有大学讲师未必能教好小学生。如果贪图速成或者脱离了孩子的认知规律,会造成孩子基础知识不扎实等弊端。
再者,几个家长也不能确保,自己为孩子设置的学习内容一定适应10年、20年后的社会需要。而且,孩子需要得到社会认可还是要参加高考,那么这个“指挥棒”仍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毕竟谁也无法脱离社会。(记者聂向锋)
新闻链接
广州“私塾”半途而废
据东方网2001年10月31日报道,2000年3月18日,广州一所普通小学的9岁女孩韦小溪离开校园,开始在家接受私塾教育。她的父母亲自担任老师培养女儿。经历了一年半的家庭教育后,韦小溪的父母选择了让孩子重返校园。经过多方努力,韦小溪得以继续她的中学学业。
官方评论
软件硬件“卡”住私塾
这种“私塾”是否可行呢?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王铨表示,不提倡这种教育方式。从“硬件”角度来说,如果孩子一直不接受学校教育,没有文凭,就很难在社会上立住脚;如果让孩子小时候在家学习,成人后考大学,那孩子会被没有初中、高中毕业证和学籍“卡”住,无法进入高等学府。另外,不让孩子到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也有悖于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规定。
从“软件”角度来说,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之外,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人际交往,“小私塾”限制了孩子和外界的接触面,容易让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家长不了解其他那七八个孩子的性格,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而从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心理掌握得更准确,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特约编辑 郑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