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名为利?追问广州申亚动机
广东省各界人士欢庆广州申亚成功,在三家竞争对手出人意料相继退出后,广州“轻松”夺魁。
北京时间2004年7月1日20时40分,广州成功获得20
10年亚运会举办权。赴多哈前夕,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曾向外界透露了一个天文数字——2200亿元。
张广宁说,未来我们将会给国家上报一个“一揽子”计划。经过初步估算,广州市办亚运的投入大概要达到2200亿元左右。
此前,三次申亚而未得的吉隆坡曾被视为广州最大的竞争对手。4月14日,吉隆坡宣布退出。当天,马来西亚青年和体育部长阿扎利纳陈述的理由就是“内阁认为费用太昂贵,不宜主办”。其时,吉隆坡估算出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费用为13亿林吉特,约3.4亿美元。
根据“广州申亚报告”所做的概算,广州2010年亚运会总计投入约13.75亿美元(约合113.67亿元人民币),而张广宁赴多哈前宣布的2200亿元是这一概算的19倍,更是吉隆坡申亚预算的近80倍!
不容忽视的一个背景是,广州市此前在争取国家对广州申亚的支持时,曾放出这样一句话:“广州办亚运会,不要国家财政投一分钱。”广州历来有不向国家财政伸手要钱的传统,包括已建成的2条地铁线和正在同时施工的另外7条地铁。广州是国内惟一不要国家财政出钱建设地铁的城市。但正是在包括地铁、新机场、南沙大开发等庞大的财政投入前提下,广州斥以巨资举办2010年亚运会更增加了人们对广州地方财政“钱柜”的诧异。
13.75亿与2200亿
在张广宁动身赴多哈之前,本报记者掌握的广州申亚预算一直为13.75亿美元。该数据来自记者所掌握的《广州申亚报告》。
这一数据由两部分组成:占大头的为“非组委会概算”,包括基础设施、场馆设施(含改造、维修费用)、服务项目等三项投资,总计为11.727亿美元;另一部分为“组委会预算”,包括亚运设施、竞赛费用、行政管理、宣传推广及文化等费用、大型活动、不可预见费等6个项目的支出,总计2.02亿美元。两组概算的投入合计约13.75亿美元。
记者看到,其中“非组委会概算”只有支出而没有列出收入——有关官员表示,这些“涉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收入很难概算”。而“组委会概算”部分则分别列出了支出、收入和利润,其中收入包含公共投入、市场开发、门票和其他等4项,总计为2.05亿元人民币,该收入扣除支出约有300万美元(合约25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这是整个报告中列出的惟一的可预见利润。
尽管有关官员表示各项支出中都安排有“合理的不可预见费用”,而收入中的“各项收入的预测是比较保守的”,但区区300万美元赛事本身的利润与“非组委会概算”的11.72亿美元的投资比较,广州办亚运明摆着是亏本生意,更不用说张广宁公布的2200多亿元的投资了。
广州自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一政府官员向记者表示,“非组委会概算”中11.72亿美元中,其中有7.23亿美元是基础设施投资,“广州就是不办亚运也要搞基础设施建设。”该官员说,“而张广宁市长所说的2200亿元,更是包含了地铁、新机场、城市主干道、新火车站、港口等等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的环境整治等方面,这些投入虽然可以为亚运服务,但更是为了城市的长期发展,能看成是亚运的成本?”
赛事本身有钱赚?
分析认为,就亚运会各种赛事本身来说,广州是“有利可图”的,这就是前文“组委会概算”中的300万美元的利润。
据报告说明,概算收入的市场开发部分包含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特许经营收入、纪念品和赞助等项目的净收入。其中并不包含给亚奥理事会的收入分成及佣金。“各项收入的预测是比较谨慎的”,据悉,概算的编制过程中,财政、体育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官员会同聘请的专家参与了讨论和论证。
报告预计市场开发的收入为7500万美元;门票收入为1200万美元,据悉,广州预计门票总数为600万张,其中可用于销售的约500万张,实际销售450万张。
不过,记者看到报告“收入”一项中,最大的一笔收入为“公共投入”:1亿美元。记者就此采访了亚申委负责财政与市场开发的陈述人孙雷。他认为,公共投入指的是组委会概算支出的不足部分将由政府补足,补足的方式尽量通过社会解决(不含赞助),社会无法解决的部分,则由政府直接解决。
若果真如此,这笔收入实际上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方面投入的成本,这笔投入减去所谓的300万美元利润,意味着政府仅在赛事本身方面的实际亏损为9700万美元。
如果计算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这笔亏损账会变得更大。广州为此次亚运,在场馆设施方面的投资高达4.25亿美元(包含改造与维修费用)。尽管这些场馆建成之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租赁、发包等经营收入,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广州乃至全国的体育场馆真正实现盈利的实为凤毛麟角。因此,广州在这些场馆设施方面的投入将是财政的一个巨大包袱,如何实现盈利、何时能实现盈利将是有关部门挥之不去的难题。
钱从哪里来?
“组委会概算收入的2.05亿美元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值。”广州市体育局经济开发处处长梁国标是广州申亚报告中财政与市场开发论证的参与者之一。他表示,如果市场开发搞得好,组委会的资金预算甚至完全可以不需要财政出钱。
“报告里提到的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具体运作起来的思路会更加开阔。”广州体育学院资源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谭建湘就正在为此事而忙碌。接受记者采访时,谭正在忙着筹备7月下旬将在深圳和广州举办的中英超级足球俱乐部对抗赛,这正是广州为亚运会展开的造势和市场准备活动之一。
曾深入参与九运会筹资事宜,对体育产业市场化运作有着深入研究的谭建湘对此可谓如数家珍。他说,广州早已把体育赛事当作项目融资来运作,比如说九运会、中巴足球对抗赛等赛事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运作的。九运会的融资在国内体育大型体育赛事融资方面有许多创举,例如有偿转让电视节目转播权和专门成立粤兴公司为九运会筹资等在国内都堪称开先河之举。而中巴足球对抗赛更是以单场比赛成功地运作了上1000万元的社会资本,并纳税500万元,成为社会资金办赛事的经典之作。
对于各种配套建设资金缺口,广州市计委投资处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这些方面,广州将尽可能地引入社会资本,“财政投入起到的将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梁国标也对记者表示,配套的体育场馆、亚运村等项目的建设将考虑以社会资本为主。“从目前的思路上来看,亚运村则有可能完全作为房地产项目来开发。”
“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只要牵涉到场馆建设等大型项目投资,就不太可能赚钱,因而财政投入是必须的。”谭建湘说。虽然广州竭力想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亚运会的运作过程中来,但财政投入仍然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广州已经承诺不要国家财政投钱,意味着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由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财政来承担。据悉,广东省为广州亚运会的财政配套不可能太多,绝大部分投入需要广州市级财政自己解决。
据广州市财政部门统计,广州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3年达到了53.29亿美元,年均增长17.93%。截至2003年底,广州市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相抵滚存节余4.41亿美元。据财政部门测算,预计2004年至2010年,广州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还会以年平均9%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超过90亿美元。广州市政府已经向广州亚申委出具了经济担保文件。
广州的另一种意图
张广宁在赴多哈前明确表示,从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各个方面,广州今后将会上报给国家一个“一揽子”计划,除了亚运会的场馆、亚运村、交通设施等项目外,还将把新机场二期工程、新火车站、地铁、城市主干道、码头和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全部包括在内,总投资达2200亿元左右。
把举办亚运会和城市建设的步伐结合起来,可谓一举两得。梁国标就表示,申亚报告中列举的很多配套设施如环城路、地铁、环保工程等,即使不办亚运会也要建,举办亚运会就正好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但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广州财政运营的压力和风险。
不过,广州目前已经把主要的建设项目都装进了“亚运配套项目”这个筐里,这些项目的建设如果都与亚运会挂上钩,这无疑将极大地增加广州财政运营的风险。由于事关亚运,一旦哪个项目的建设出现问题,就会形成一种骑虎难下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如果广州想在“亚运配套项目”这个筐里装入更多的东西,对于广州财政的总体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都将造成更大的压力。
值得思量的是,当前包括地铁、大学城、开发区、城市广场以及歌剧院等文化项目的报批手续并不容易,而广州官员把包罗万象的2200亿元人民币“一揽子”列为“亚运会配套项目”来向国家报批,广州举办2010年亚运是不是有一些不便挑明的考虑?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