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要当医生须经规范化培训
我市抬高行医“门槛”今年起在市立医院试行
青岛日报讯
大学医学本科毕业后,必须再经过规范化培训,拿到合格证后,才能在我市的医疗机构行医。记者昨日从市卫生局获悉,我市今年首先以青岛市市立医院为培训基地开始这种试点,此举走在全国的前列,意在提高我市的临床医疗水平。
医学本科生就业难是近年普遍现象。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如乡镇卫生院或其他中小医院去;另一方面,大型医院致力于引进高水平医疗人才,如青医附院、市立医院等近几年一般只招收硕士生、博士生,这就使得医学本科毕业生处于进退两难境地。
与此同时,城市大型医院并非不需要本科毕业生,医疗上大量基础性工作需要低年资的住院医师来做。但是,各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因人员“出口”不畅,都要收紧“入口”,担心大量接收本科生其质量难以保证,一旦进来就推不出去。于是,有些大医院这几年几乎不进医学本科生了,随之逐渐出现了人员梯队不合理现象,低年资住院医师数量不足,一些基础性工作缺少人手来做。
在这种情况下,市卫生局决定选择一些大型医院作为对医学本科毕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市卫生局副局长胡义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培训希望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按照国家要求,为大学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医学本科生经过在大型医院的规范化培训,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后,对于其下一步就业非常有利。二是使我市的住院医师培训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在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化培训后,才能进而成为专科医生或全科医生。而在我国,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分到三级医院的几年后就具备了三级医院的水平,分到乡镇卫生院的几年后也就只是乡镇卫生院的水平,毕业时起点差不多的就这样短时间内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因此,完善培训机制对提高临床医生水平非常重要,而住院医师的培训就是其中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第三,可以解决大型医院高级、中级、住院医师梯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作为培训基地,每年都可以接收一批医学本科生到医院工作,弥补住院医师数量不足的缺憾。
另据透露,这种培训之所以可行,得益于在人事等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培训期本科生可以先把户口、档案关系等落在市卫生人才市场,作为培训基地的医院为其发放协议工资、购买各种社会保险。这样,既解除了毕业生特别是外地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医院也无需担心人员的出口问题了。
作为我市第一个面向社会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地,青岛市市立医院人事科主任刘敏对记者说,身份社会化、培训规范化是此次试点的特色。市立医院今年计划接收20名医学本科毕业生,学生报名在市卫生人才市场,并由卫生人才市场组织理论考试,医院组织面试和英语、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按综合成绩排名录取。医院与他们签定合同,培训期内医院给他们发放协议工资,为他们购买养老、医疗、失业、计划生育等各种保险。他们的人事档案关系、组织关系、户口关系等放在市卫生人才市场代为管理。培训期满后,解除劳动合同自谋职业,其在卫生人才市场代理的各种关系一并转出。当然,市立医院可能根据需要录用其中的一部分人。
记者还看到,该院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如培训方法采取各专业科室轮转形式,配备带教教师,实行导师制,要求接受培训者掌握临床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建立学分制,定期和不定期考核,将结果量化为学分登记在册;由省、市有关部门对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全面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等等。
市卫生局负责人称,这种培训将逐步扩大范围,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不远的将来,规范化培训将是医学生毕业后在我市就业的第一步,第二步才是自主择业。这既有利于提高我市的医疗水平,也有利于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成长,还有利于医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和满足临床的需求。(本报记者王丽艳)
特约编辑:ST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