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4日电
新近一期的《瞭望》周刊载文称,回顾上一轮过热(1992~1993年),从1995年政府宣布实现软着陆,到1997年底经济转冷,从热到冷仅仅2年多时间;而此次由冷转热时间更短,2002年下半年隐约出现房地产热,转过年来四大投资便已高烧不退,投资增速则开始以翻番计。
文章在分析此次经济由冷
转热间隔之短时谈到,首先是与中国的大国国情有关。由于国家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是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当机会出现时,容易造成地区与个人之间的强烈参与和竞争,万马千军齐动员,经济很容易一哄而起;
第二个原因与目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也即转轨期体制和经济特点使然。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与转轨期体制尚不完善,约束力和市场完善程度较弱有关。比如中央对地方、政府对企业、政府对个人等。此次投资过热背后的主角是地方政府,而中央调控部门通过预警及市场手段三令五申严防过热却收效甚微,上述原因不可小觑;
二则与中国现阶段粗放的增长方式有关。各地对发展经济有热情无可厚非,但由于急功近利等官僚体制弊病,地方政府及企业不愿在需花费较大力气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方面下功夫,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扩大投资、粗放增长的捷径。这无疑又进一步加快和加重了过热的速度和程度。在郭克莎看来,扩大投资和效率低下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因为能耗大、效率低,所以投资就更大,而投资越大,管理各方面的问题越多,效率就会更低。二者一起,形成高投资高能耗低效益的恶性循环。(潘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