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24小时的期限内,韩国人质命运堪忧。昨天,记者在惊悉绑架新闻后,立刻拨通了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聂晓阳的电话。结束短暂休假、手持22日北京赴巴格达机票的聂晓阳除了表示担忧,还向记者介绍了巴格达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武装分子发出24小时斩首通牒是在18日韩国政府作出增兵3000的决定后,派兵增
援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在伊拉克民众眼里仍然是一个“助纣为虐”的行为。因为伊拉克人一直把美国人看成“占领者”。聂晓阳告诉记者,在年初进入巴格达时,新华社记者也曾遭遇被当地人围困的局面。伊拉克人对外国入境者非常反感,“我们向他们反复解释,中国政府战前就反对美国出兵攻打伊拉克;现在派新闻工作者是为了让全世界知道伊拉克人民的真实处境,帮助伊拉克人民早日收复自己的主权。”经过多次这样的解释,巴格达老百姓接受了中国记者,后来发生武装分子围困迹象时,老百姓主动为新华社记者解围。聂晓阳介绍说,伊拉克老百姓的“政治观念”很强,他们认为如果某国政府不反对美国占领军,就是变相地“帮助”美国人;如果真的是帮助伊拉克,就派技术员、工程师和医护人员,一旦派兵,就表明你的诚意在美国一边。
随着6月30日美国为首的联军最后交权期限到来,“暴力的形式会多元化,暴力的程度会升级。”聂晓阳分析,三种形式的暴力将更猖獗,一类是抵抗活动,以前只针对美英联军,现在已经扩展到支援联军的平民机构,比如,清洁工、司机等。由于新政府在伊拉克没有广泛的民意,因此,也将成为武力袭击目标。最近的一连串事件都反映这个特点。第二类是恐怖活动,现在是最疯狂的时刻,伊斯兰极端分子已经把伊拉克当成与美对抗的主要战场。目前伊拉克大多数地方处于无政府状态,国界无人防守,任何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都能进入。第三类是刑事犯罪,它针对所有人。在伊拉克人人拥有武器,但缺少有效的治安管理。加上伊拉克战争前,萨达姆释放了大量刑事犯,他们流散在社会上。所以,治安就更没有保障。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站就曾遭遇大白天汽车被抢事件。(李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