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山东观察 > 正文
接轨青啤集团缘从何起—-解读青啤日照公司发展启示录
青岛新闻网  2004-06-22 09:34:23 日照日报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编者按 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已在全市形成共识,社会各阶层都在积极付诸行动,接轨青岛的热潮十分高涨。但也要认识到,在一阵轰轰烈烈之后,作为充当接轨主体的企业,应当尽快走到前台,成为真正的接轨主角。

  七年前,原日照啤酒厂依法破产,并被青岛啤酒集团以1000万元收购,成为
其麾下一个子公司。七年间,青啤日照公司在青啤集团的辐射带动下,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一个零税收的企业到纳税过亿元的纳税大户,从一个长期亏损企业发展成为全市的骨干企业20强之一。企业的资产盘活了,规模膨胀了,管理升级了,观念更新了,市场拓展了,企业文化提升了,社会贡献增多了。连续七年的持续发展说明了什么?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青啤日照公司,从当初为什么选择融入青啤集团,怎样在接轨中寻找快速融合的突破口,到融合中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吸收和借鉴的同时发展创新,走出一条属于企业自身的再生之路等入手,进行了深入、仔细地分析调查,破解了青啤日照公司7年持续发展的奥秘:主动地接轨青啤,融入青啤,自觉地接受青啤集团经营管理理念、质量、技术、资金和企业文化的辐射,并在吸收中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精神,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伴随"巨轮"扬帆远航。青啤日照公司在接轨青啤集团中所创造出的经验正是今天我们应当学习借鉴的。为此,记者写成"青啤日照公司发展启示录"系列报道,以期给正在接轨中的企业以启发,推动接轨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青岛啤酒(日照)有限公司连续7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成为青啤集团外地企业的一个样板,也是我市盘活存量资产、壮大区域经济的典范。今天,人们操作接轨青岛,青啤日照公司能给我们怎样的借鉴?当年的啤酒厂为什么要选择融入青啤集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翻开啤酒厂那段沉重的历史:原日照啤酒厂是靠贷款建立起来的企业,企业规模小,只有不足3万吨的生产能力,竞争力弱,深深的利息黑洞吞噬着企业所创造的一切。到1995年,企业已难以为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206.3%,企业处于死不了、活不好的两难境地。

  为救活这个企业,寻找企业脱困和再生发展的条件,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最后选择了一条挂靠依托大企业集团的发展之路。在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决定融入青岛啤酒集团,实现攀大附强的目的。市委、市政府更是高瞻远瞩:"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并用壮士断腕的决心,依法将原日照啤酒厂破产,甩掉了包袱,为成功加入青啤清除了障碍。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魄力,是啤酒厂成功加入青啤集团的关键。

  作为一个百年老厂,青岛啤酒是国际知名品牌,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她拥有品牌、质量、资金、规模、管理、政策等优势,是其他啤酒企业不能企及的。正是瞄准了青啤的这些优势,日照啤酒厂才找到了为什么融入的内在动力。

  品牌优势。这已是举世公认的:青岛啤酒是中国驰名、世界知名品牌,在国外有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青岛市,但却知道青岛啤酒。正如当年朱荣基视察山东时说,中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有两个:一个是青岛啤酒,一个是西湖龙井茶。

  质量优势。从1903年至今,青岛啤酒经过几代产业工人的探索实践,已建立起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酿酒工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味。

  资金优势。青岛啤酒是我国最早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之一,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在香港和上海成功上市,募集了大量资金,这不但减轻了贷款压力,而且有力地保证了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和新项目的投资。

  规模优势。到1997年,青啤的产量已达到50万吨。

  政策优势。为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青啤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给予了企业多项优惠政策,青岛啤酒也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重点保护品牌。同时山东省政府也给予了青啤许多优惠政策。加之青啤集团调整实施"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大名牌发展战略,这样日照啤酒厂融入青啤也就成为首选。

  我们再看看当时日照啤酒厂的现状:一个仅有3万吨生产规模的企业,只能生产地产品牌(八方啤酒),尽管也是省名优产品,但其知名度和产品的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从资金看,一个为银行"打工"的企业,要想实现规模的膨胀和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显然是资金捉襟见肘。严酷的现实也向人们发出一个讯号:只有自觉地接受青啤的幅射,积极融入青啤,才能实现品牌的升级,规模的膨胀,彻底消除资金供求紧张的症结,才能充分享受青啤所拥有的优惠政策,才能真正实现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的全面升级。

  正是这些优势和劣势的交融与碰撞,青啤日照公司毅然选择了融入青啤,同时也用七年来企业发展的客观轨迹,向世人证明融入青啤是紧迫的,也是现实的,接受青啤诸多优势的幅射更是必然的,当初选择融入青啤,接受其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全方位的带动,是推动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必由之路。

  七年来,青啤日照公司从3万吨规模扩张到10万吨,从生产地方品牌到生产青啤系列的汇泉啤酒,并且于去年成功生产了青岛啤酒,从地产地销到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从市场覆盖率不足40%到市场覆盖率100%,从零税收到全市利税大户。这一切都说明,是接轨青岛、融入青啤,才使青啤日照公司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与七年前相比,青岛现在拥有更多的全国及至世界知名品牌,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和管理经验,有更加宽松的企业环境。在两地共同签订的协议中,面对青岛伸出了橄榄枝,我们的企业有什么应对措施?在接轨青岛的过程中,企业是主体,我们是否能像青啤日照公司那样,理清思路,从企业的现实中找准接轨的切入点?

  为了振兴我市经济,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接轨应当出实招,出实效!本报记者 明常荣

    编辑 张伟明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百年活力激情涌动 青岛崂山矿泉水
·雅思学校首选----北京雅思青岛分校
·海尔洗碗机将引领厨房家电市场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在热招
·理性选择成功留学大型研讨会周六举行
·高中毕业生请关注 升学新亮点-华威
·最赚钱的职业,最热门的培训new
·北交大MBA学历学位青岛班热招中
·如何成为中国市场总监/销售经理?
 

 相关链接:


 ■ 站内检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