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特别报道 > 正文
外交起伏中经历风雨:中俄使馆见证两国55年关系变迁
青岛新闻网  2004-06-21 14:48:37 环球时报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本报记者 杨 檬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建交55周年,也是中俄青年友谊年。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1991年12月底,中俄双方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俄罗斯对苏联的“继承”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中俄外交的起起伏
伏,两国的大使馆也经历了风风雨雨,默默地见证着两国关系的变迁
。 

  建筑面积世界最大 馆址亦有历史渊源

  俄罗斯驻华使馆坐落在北京东直门北中街,占地16公顷,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使馆。俄使馆远离使馆区,是北京二环内惟一的大使馆。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它显得非常“特殊”。

  说起俄罗斯使馆的来历,还要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据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闻一先生考证,17世纪中后期,到北京做买卖的俄国商队逐渐增多。清政府对他们非常慷慨,包吃包住,还管回程路费和护送。渐渐地,北京形成了两个俄国人聚居地:一是商人和宗教团体集中的“北关”,在东直门一座东正教教堂附近;另一个是外交使团居留的“南关”,即现在的东交民巷。19世纪60年代,“南关”正式成为俄国驻中国使馆。蒋介石时期,苏联大使馆曾随国民党政府从北京迁到南京,再迁到广州,经历了不少动荡。

  1949年10月2日,苏联决定与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由于苏联率先在华设立大使馆,东欧许多国家相继同新中国建交。这对挫败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企图起了决定性作用。

  1955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外国使馆迁出东交民巷,考虑到“北关”的传统,中方把那里划给苏联做使馆用地。那时的“北关”教堂经历了近300年的风雨变迁,已残破不堪。在教堂原址上,苏联建起了新使馆。

  当时,外国在中国建使馆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花钱建造,一是由中国帮助建造。苏联使馆属于自费建造,从设计方案到内部装潢都由苏联人自己完成。1956年,苏联使馆建成,其穹隆圆顶、欧式吊灯和墙角的工艺花瓶,都带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使馆大院内绿树成荫,小剧场、住宅楼、俄罗斯学校等建筑掩映在树丛中,远远看去,仿佛深不可测。

  同年,中国驻苏联使馆也开始建造。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告诉记者,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对使馆建成什么样、馆内建筑的保密性等没太多经验,加上中国对苏联非常信任,所以使馆基本上都由苏联人建造,只有几名中方人员参与了设计。早期,中国使馆内有苏联司机、花匠,还有一位苏联秘书和采购没。

  苏联方面则不同,他们的工作人员全部从国内派来。据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的同志讲,从1962年服务局成立起到现在,他们还从没向俄使馆派遣过中方工作人员。至今,俄罗斯使馆仍没有中方雇员。

  两国使馆曾热闹非凡 关系恶化又首当其冲

  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非常友好,双方使馆经常举办活动:从正式宴请、酒会到非正式的网球比赛、郊游等,气氛十分融洽。在北京东直门北中街居住的居民,那时常常可以看到中方车辆经过这条小街去使馆参加活动。

  当时,苏联驻华使馆的工作非常繁忙。中苏双方除外交上往来密切外,苏联还向中国派出了大量专家。据有关统计,1952年来华的苏联专家不到300人,到1956年,在华专家已达3000人。中国驻苏联使馆的工作人员加在一起也有300来人。

  中苏关系破裂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使馆在动荡的政治风云中受到很大影响。苏联驻华使馆成了“红卫兵”冲击的对象,通向使馆的那条街道也被改名为“反修路”。中国驻苏联使馆同样没能幸免。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位于莫斯科的中国使馆遭到攻击,“很多玻璃窗被砸碎,大门口一片狼藉,”李凤林大使回忆说。

  在两国关系恶化时期,双方使馆的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除了有限的经贸往来,其他交往都停止了。使馆的部分工作就是发抗议照会,人数更是降到最低限度。当时,中国驻苏使馆只剩下20多人;在北京的苏联人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使馆工作人员,以及塔斯社的几名记者。

  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和柯西金总理在北京机场会面,达成互派大使的协议。继苏方向中国派出大使后,我国大使刘新权于1970年11月抵达莫斯科,结束了一段时间内中苏关系事实上降为代办级的局面。友好局面刚要打开,1974年初的间谍事件又令两国关系骤然紧张。我外交部向苏联驻华大使宣布,因在华从事间谍活动,苏联5名外交官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苏联很快采取了报复行动,中国驻苏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被限期离境。

  就在中苏关系异常敏感的时候,1976年4月,一名男子试图带炸药闯入苏联驻华使馆,负责警卫的一名中国战士为保卫使馆当场牺牲。得知事件真相后,苏联外交官们从使馆内走出来,对着烈士牺牲的地方鞠躬默哀,说:“感谢你保卫了我们的安全,对于牺牲的烈士,我们很敬佩。”

  改革开放后恢复正常关系 苏联解体没影响使馆工作

  1982年,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一次演讲中放出“试探气球”,表示苏联愿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中国派出高级官员前往苏联驻华使馆吊唁,这使苏联使馆官员大吃一惊,也成为驻北京外交官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国际舆论称中国此举非同一般,表明他们已不再把苏联当敌人。

  俄罗斯问题专家闻一先生说,两国使馆工作真正恢复正常是在改革开放后。1989年,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谢瓦尔德纳泽来华,为戈尔巴乔夫总书记访问中国做准备。邓小平曾对他说,中苏关系应该“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此后,苏联大使馆开始对戈尔巴乔夫的访问做准备。很快,苏方的先遣小组一个接一个到达,先是对签订文本进行加工的小组,然后是礼宾司人员,紧跟着是联络组,后来又来了医疗队。大使馆还被告知,使馆区的别墅要当备用官邸,3小时内必须腾空……这次访问让苏联驻华使馆着实忙碌了一阵子。此后,随着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及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苏联驻华使馆又繁忙起来。

  就在中苏关系逐渐走上正轨时,1991年12月,莫斯科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事件,苏联突然解体。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中国很快承认了俄罗斯,双方都抓紧时机调整外交关系。俄罗斯接管了原苏联的驻外使馆,并将它们改为俄使馆,然后邀请独联体其他成员国在其使馆派驻代表。最初,俄驻华使馆内还有乌克兰等国在里面临时办公,后来独联体国家陆续在北京设立了自己的使馆。目前只有格鲁吉亚因在中国没设大使馆,而由俄使馆代办中国公民赴格的因私签证。

  从叶利钦执政到普京执政 现俄驻华大使干了12年

  从叶利钦执政时期到普京执政时期,双方高层往来开始增加。普京任俄总统以来,中俄关系进一步加强,两国使馆每年都要协助接待来访的国家领导人和各级部长。中俄间的国家元首和总理每年定期会晤一次,各个领域的部长级会晤每年则有上百次。应该说,目前中俄的官方互访已远远超过了上世纪50年代。

  与此同时,中俄民间往来越来越频繁。从20世纪80年代北京街头的俄罗斯“倒爷”,到90年代初边贸开放后的中国个体户,双方使馆的签证业务不断增加。目前,每年来华的俄罗斯人在100万到130万人次,去俄罗斯的中国人有80万到100万人次。

  俄使馆新闻处的官员说,目前常住北京的俄罗斯人有一两千人,包括外交官、商务人员、俄公司驻京代表及其家属等,其中不少人生活在使馆内。如今,俄驻华使馆前的道路早已改建拓宽,远处街道上的小店也不时有俄罗斯人进出。每当使馆举办活动时,门前的马路便热闹起来,不同牌照的车辆进进出出。使馆周围是居民区,普通的房子、普通的街道,看不出任何特殊之处,使馆深深的庭院仿佛已融入了这片中国老百姓的住宅区。

  从中苏建交至今,中俄双方各自向对方派遣了十几任大使。现任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先生是著名的汉学家,他从1992年开始担任大使直到现在,堪称俄驻华大使中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而这12年,也正是中俄关系从加快经贸往来到加强战略协作的阶段。

  55年来,中俄外交历经坎坷,北京城里也开辟了第二、第三使馆区。但俄驻华使馆始终远离繁华的使馆区,独自矗立在北中街上,见证着中俄关系在深厚历史背景下的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 原霞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百年活力激情涌动 青岛崂山矿泉水
·雅思学校首选----北京雅思青岛分校
·热烈祝贺恒丰银行首家分行岛城开业
·中国海洋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在热招
·理性选择成功留学大型研讨会周六举行
·高中毕业生请关注 升学新亮点-华威
·最赚钱的职业,最热门的培训new
·北交大MBA学历学位青岛班热招中
·如何成为中国市场总监/销售经理?
 

 相关链接:


 ■ 站内检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