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青岛综合新闻 > 正文
巧用科技变废为宝 山东农民盐碱滩上养起名贵海水鱼
青岛新闻网  2004-06-18 15:43:01 新华网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新华网山东频道6月18日电(尹洪东、刘志伟)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北部沿海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滩。近日记者在此采访时却发现,这里的农民竟利用昔日湾塘中废弃的苦咸水——卤水,养起了原本生活在海洋里的大菱鲆、牙鲆、鲈鱼等名贵海水鱼。

  据寒亭区区长张小梅介绍,寒亭区北部盐碱涝洼地处于海、淡水
交汇处,用这里的地下水浇地,因卤度较高能把庄稼“烧”死;用来晒盐,卤度又达不到标准。经过考察论证,引进先进技术,寒亭区于去年进行了卤水养殖项目实验,独创了生态化、工厂化养殖模式。

  与名贵海水鱼一起养殖的,还有日本车虾、南美白对虾等品种。记者在工厂化养殖室里看到,地下卤水与淡水经过勾兑和机械增氧后,形成了适宜名贵海水鱼种生长的生态环境。利用鱼棚排出的水,先进行海参养殖,然后再虾蟹混养,这样既实现了一水多用,高产、稳产,又有效隔断了养殖品种的病源传播途径。以此科技作支撑,一向“难伺候” 的海水鱼,在这里一点也不感到“水土不服”。一位姓徐的养殖户介绍,大菱鲆年可“长肉”1公斤以上,而现在每公斤市场价为100多元,日本车虾、南美白对虾等亩产均超过150公斤,亩收入1万多元。由于科技含量高,养出的海产品个大、味美、无公害,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据了解,今年以来,寒亭区的这片10万余亩盐碱滩已吸引客商投资7000多万元,在此兴建养殖小区,现已形成养殖面积近万亩,养殖户达1000多户。仅目前泊子乡的30个高标准工厂化养殖车间,养鱼面积就有3万平方米,配有养参、虾蟹混养二级养殖池60个,即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完)

  责任编辑 原霞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百年活力激情涌动 青岛崂山矿泉水
·北京雅思大型公益讲座
·热烈祝贺恒丰银行首家分行岛城开业
·中国海洋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在热招
·理性选择成功留学大型研讨会周六举行
·高中毕业生请关注 升学新亮点-华威
·最赚钱的职业,最热门的培训new
·北交大MBA学历学位青岛班热招中
·如何成为中国市场总监/销售经理?
 

 相关链接:


 ■ 站内检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