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份,山东棉花市场籽棉价格达到每公斤7.0元的最高价位,之后便一路下滑,日前最低价位已跌至5.4元/公斤。据山东省城调队对德州、滨州、菏泽三个产棉大市和武成、巨野两个产棉大县的专题调查显示,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已给商家和棉农造成了商愁民忧的局面。
据调查,德州市皮棉价格已由年前的18
.00元/公斤下降到目前的15.00元/公斤,下降16.67%。滨州市目前的皮棉收购价格为14.6元/公斤,比一月份下降了10%,五月份籽棉价格每公斤也比上月下降0.60元。菏泽市籽棉收购价格自2003年10月中旬达到7.0元/公斤最高峰之后,11月下旬开始逐渐下滑,5月30日,籽棉收购价格已降到5.2元/公斤左右;5月份标准级棉到厂平均价为16.50元/公斤,比上月下降0.76元。武成县是山东省产棉大县,2003年11月份籽棉收购价格一度达到7.7元/公斤,春节过后一路下滑,目前籽棉价格已降到6元/公斤左右。今年1-4月,巨野县籽棉价格基本稳定在6.20元/公斤上下,进入5月份以来,几乎几天降一次,5月初降到6.00元/公斤;5月中旬下降到5.80元/公斤;5月下旬继续下跌到5.4-5.6元/公斤。
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收购棉花非常谨慎,许多企业已闭门歇业。他们不是愁资金,也不是愁货源,而是不敢大量收购,怕收到手里赔钱。目前库存棉花每销售一吨赔2000元左右,因此,60%的棉花加工厂已停止收购和销售棉花。棉价回落使得棉纺织产品价格相应下降,但是许多棉纺企业还存有大量的高价皮棉,这些企业不同程度承受着成本压力。
更为严重的是,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已影响棉农售棉的积极性。据调查,5月上旬,农民家里还有大约30%的棉花待售,棉农普遍存有价格高时盼更高的价,价格低时等高价的情况,一些农民若不急需用钱,跨年度存放也是常有的事,惜售心理更加严重。形成了商家不敢收,农民不愿卖,买方和卖方都在等待观望的局面。
据业内人士分析,山东省棉花价格大幅下降具有多种原因。
一是受大量进口棉花冲击。进口棉花质优价低,使一些棉纺厂增加了进口棉花的用量。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2004年4月我国共进口原棉29.07万吨,比3月份增长8.5%;比去年同期增长186%。2003年9月份以来我国累计进口原棉127.5万吨,同比增长3倍,其中今年2-4月份进口近85万吨,占66.7%;累计出口3.1万吨,同比下降76%。外棉的大量到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内用棉企业的购棉需求,使国产棉花价格下降。
二是纺织企业需求萎缩。由于资金紧张、纺织品内外销售不畅以及国产原棉品质差的现实,许多纺织企业普遍减少国产原棉的购入量,部分企业已停止采购,生产用棉主要以消耗前期库存为主。
三是企业资金压力加大。今年以来,国家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贷款规模,一些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在供应方面,国内棉花加工企业为加快周转,采取降价销售,短期内加大了市场供给,有些地方出现了“卖棉难”现象。在需求方面,资金运转困难迫使用棉企业降低原棉库存,需求不旺,仅维持生产必需。企业资金压力加大是近期市场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四是本地产棉花品质差。受阴雨天气影响,本地产棉纤维品质差,以此为原料生产出的产品附加值不高,许多纺织企业不愿用国产棉,而改用进口原棉,致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格下降也是必然。与此相反,高品级的棉花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如新疆长绒棉,因生产出的产品品质高,仍然保持着去年的高价位,并且有微升的势头。
五是流通环节受到制约。目前,铁路部门运力紧张,公路部门严格限制运输超载,运输费用大幅度增加,使得棉花跨省流通受到很大限制。棉花出不去,在当地降价销售也就在所难免。
受上年棉花高价位影响,今年农民种棉的积极性比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国家为增加粮食生产,采取了对种粮户直接补贴的办法,但并没影响到棉花种植,种植面积反而比上年有所提高。因此,如何切实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的利益,是值得各级领导关注的问题。
有业内专家建议,当前,国家应采取宏观调控手段,促使棉花价格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流通,稳定棉花价格市场。一是适当减少棉花进口,鼓励纺织企业尽量多用国产棉。二是应根据国际棉花市场行情和国内植棉情况,建立和发布市场预警机制,使农民不盲目扩种或减少种植,制定最低保护价格,防止大起大落,避免棉贱伤农,确保棉农收入稳步增长。另外,棉花市场放开后,多种收购主体并存,竞争激烈,秩序混乱,加快规范棉花市场流通秩序甚为必要。当前来看,如今许多地方又新上大量小棉厂、小纱厂、小织布厂,这些小厂的存在,不但消耗和占用大量原材料,而且生产的产品粗放,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国内纺织业重新布局和调整势在必行,要进一步整合棉花加工、纺织企业,使之布局合理。
责任编辑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