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6月9日电
偷看孩子日记,追查孩子的电话、短信,甚至盯睄、跟踪……也许由于太关心孩子,中国的父母会采取一些极端手法,但是现在为人父母的应该谨慎行事了。在中国,未成年人“隐私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孩子“关心”过度的家长,有可能被自己的孩子送上法庭。
拥有地方立法权
的深圳最近出台了一项地方法规,对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做了细化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不得隐匿、拆阅或废弃未成年人信件,不得擅自查阅未成年人日记。”同时,对违反该条例作出明确的处罚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批评教育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国的法律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一直有较大空白,其《未成年人保护法》涉及隐私权的内容条款简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很多教育专家认为,从这一条款中很难看出未成年人隐私权应当获得怎样的保护,而深圳的作法无疑具有突破性意义。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里,“孝”被当作最重要的品行。“父母大过天”,孩子对父母尊重、执行父母的意愿往往是无条件的。但随着社会日趋文明、进步,以及对外开放的影响,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越来越受到认可。社会学研究者陈冀京说:“以法规的形式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是社会的进步,表现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尊重。”陈冀京主持的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最近做了一项关于“成人仪式”的社会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18岁时,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有70%的青少年选择的是“想拥有一间独立的房间”。陈冀京说,这表明青少年独立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他们对自己隐私权的觉醒。调查显示,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在逐年增加,其中导致冲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青少年隐私权的问题。陈冀京认为,侵犯青少年的隐私权最大的危害是导致父母或监护人与青少年之间诚信的缺失。青少年认为自己没有被尊重,对父母或监护人的信任度下降,从而更加不愿向其敞开内心世界;反过来,父母越无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越企图窥探他们的隐私,这就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开始反省。一位母亲说:“按照传统的想法,越彻底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但只要成年人回头想一想,在成长的过程中谁没有个人的‘小秘密’呢,如果件件事都被家长、老师知道,恐怕人生轨迹都会完全不同了。”
目前,一些中小学校开始学习保护青少年“隐私”。在广州,绝大多数学校测验成绩单不再张榜公布。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成绩单是以类似“工资条”的形式打印出来的,并且不公开给成绩单本人之外的人,学生如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可以到班主任处领取,如不想知道则不必领取,老师会为他们“保密”。
除此之外,华师附中还对学生家庭父母的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给予特别保护。学校高一创新班班主任李玉老师说,学校对家庭贫穷的学生提供助学金,但是谁拿助学金在同学中是保密的。每次班里收取学费时,老师会先在班里统一收取,之后再私下把学费的一部分返还给拿助学金的学生。(车晓蕙
郑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