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6月7日电(记者刘雅鸣 林嵬)
从占中国小麦总产量十分之一的河南省传出消息说,今年这个省的夏粮总产将达2429.8万吨,比历史最高的1997年增加30.3万吨。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被视为第一战略物资,在连续几年粮食产量下降而引起各方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产生忧虑和关切的今天
,这一创历史新高的丰收无疑是个绝好消息。
“今年河南大丰收,山东也一样。出门前,我割了一米见方的麦穗,称称测测,估计亩产在550公斤,要破我家的高产纪录了!”在粮食主产区河南省遂平县和兴乡吴阁村田头,从千里之外开着收割机赶来收麦的山东农民刘和平说。
刘和平把今年的丰收归功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好政策,“先是‘一号文件’,接着又是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减轻农业税、给农民粮种、大型农机补贴。中央支农政策一条接一条,条条都给了农民实惠。”
据了解,去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17亿亩降至15亿亩以下,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下降,2003年跌至4.31亿吨。去年10月,受国际市场影响,加上粮食主产区减产,中国市场上的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一波动引起了全世界对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
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认为,前几年中国粮食连年减产,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有多个方面,至关重要的一条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随收入的下降而下降。而新年伊始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其中第一条就是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减税”、“直补”等一系列最直接、最有力的扶持政策,“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都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国农村人口最多而财力紧张的河南省拿出了11.6亿元资金直补粮农,每一位种粮农民亩均将拿到12.3元的补贴资金。此外,还有1500万元用于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并减免了3个百分点的农业税。
魏仲生介绍说,今年河南省小麦冬前苗情普遍较差,形势并不乐观。但最终能取得“比预想要好得多”的形势,主要得益于农民普遍增加了生产投入并加强了麦田管理。
以具有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为代表,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公布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其中许多都属“首次”。比如,首次直接向粮食主产区农民提供总额100亿元的收入补贴;从今年开始在黑龙江、吉林两省率先推行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同时对河北、辽宁、安徽、山东、河南等其他11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农业税税率进行重大调整等等。
6月1日,中国宣布全面放开粮食市场;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最新制定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标志中国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方面迈出坚实一步。有关专家指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使粮食涨价的利益直接传递给农民,并能使粮食市场信号回归真实。在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项改革将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准确度与有效性,实现建立开放的贸易环境、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粮农收入的多重目标。
为了消除农民对粮食市场化改革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的担忧,中国政府还第一次在粮食播种季节公布了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而为制止各地日趋严重的乱占农田现象,国家也采取了严厉措施,仅去年一年,国土资源部就查处了17.8万起非法占有土地的案件,并关闭了地方官员为吸引投资靠非法占用农田建立的3763个工业园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指出,中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均占全国的60%以上,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粮食的大局。
中国政府确定的目标是,今年粮食总产量要达到4550亿公斤,意味着一年要增产粮食约250亿公斤,这样的增幅在中国粮食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