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举行的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呼吁,面对能源供应的巨大挑战,我国迫切需要调整能源政策,提出更有效的鼓励节能的措施和严格控制污染排放的措施。“目前我国人均化石燃料资源仅为世界均值的56%,石油的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均值
的8%。”郑健超用一系列数据表明了我国能源的紧张状况:尽管我国幅员广大,但从人均意义上讲,我国的能源资源非常有限,加上能源消费强度“居高”、节能不足等原因,能源供应面临“告急”! “水电被认为是替代化石燃料的首选,但实际上,我国水电资源也很有限。”据了解,我国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6.7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2.9亿千瓦。郑健超在经过换算后指出,“即使我国经济上合理开发的水电全部开发完毕,仅可满足2020年发电量的28%,占当年一次能源需求的12%左右。”“目前我国核电在电力中所占比例更小,到2020年有望达到4%。”郑健超指出,由于我国煤炭价格较低,燃煤电厂发电价格一般比核电便宜,但环境危害的外部成本未能在价格体系中恰当反映。“为推动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进入市场,需要体制和技术的创新。” 郑健超特别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仍将是主要的燃料。“我们需要改变煤的利用方式,用清洁煤发电等来减少煤在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比较高,约为世界经合组织国家均值的4.6倍。“为了保持能源供需平衡,我国能源消费强度需要在2020年前再降低50%。”郑健超介绍,自1977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以平均每年4%的速率下降。“如果没有这样大幅度下降,我国到1995年就要消耗两倍于实际消费的能源。” “大规模建设的驱动、高能耗产品的继续增长等,让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变得更加困难。”郑健超指出,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要特别依靠技术创新。“应考虑把能源技术创新列入国家中长期的科技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