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稿/金焰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被称为中国旅游第一县的阳朔,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多年来,在阳朔各风景区活跃着一支由104辆边三轮组成的出租车队。然而到今年五一黄金周过后,这支边三轮车队将消失了,县交警队已下令禁止它们上路。
在这之前,围绕这支
车队的出路,已发生了长达一年多的“官民之争”。
红火的边三轮出租车队
大村门、凤鸣、福利、高田是阳朔县城附近的几个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县城建设的需要,这些村被征用了不少土地。县政府为解决土地被征后富余劳动力出路,批给了一些到县城搞边三轮摩托车出租的指标,于是许多村民进了城。
后来,县城的一些下岗工人也加入进来,车辆渐渐地达到了104辆,有必要进行规范和管理,在县运政、交警、市容等部门张罗下,104
名车主成立了边三轮摩托出租车队,选出了队长,车队又分若干个小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
这些洗脚上田的摩的师傅肯吃苦,又熟悉当地的地理风情,深得游客喜欢(他们把外国游人称为“ hello ”)。“ hello
们非常喜欢坐我们的边三轮,因为我们不管哪条乡间小道都能走,价又低,很多旅游团过来都是点名要我们接待,特别是到节假日,根本忙不过来,中央电视台都播放过我们车队。”如今已“停业”的许多车主回忆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分。
县里下令要求换型
2000年初,县里的一些领导认为边三轮尾气污染重,噪音大、不安全,其简陋的模样也影响中国旅游第一县形象,必须对它们上等级、树品牌,于是县四套班子讨论通过了一个决定,在2001
年11月25日前取缔全部边三轮出租车运营,并要求他们统一参加车辆更新换型,也就是说要他们买更漂亮点的旅游出租车,运管所在边三轮出租车年检营运证时盖上了“必须参加车辆统一更新改造”的字样。11月25日这天,车主们纷纷来到运管所报名参加车型更新。运管所安排他们学习汽车驾驶和上岗培训,之后又通知他们准备资金购车。
在等待了一年之后,运管所召集车主们开会,告知县政府研究同意,原104辆边三轮出租车主可以成立一个“阳朔县旅游观光出租车公司”,并将一份可行性报告拿出给车主看,说“县领导已经同意按这个方案实施”。车主们看后认为方案可行,都表示同意。
“变味”的公司引发官民争议
2003
年4月,车主们再次接到运管所的开会通知,运管所领导告诉他们,公司由运管所来组建,各车主不买车了,带2万元股金加入公司,由公司买车,车属公司所有,车主在公司实行上班制,领工资。车主们一听顿时炸锅了。
“可行性报告不是说由车主带车加入公司、自负盈亏嘛。”有人提出质疑。
“公司不是由各车主成立嘛,怎么成了运管所来办?”有人不解。
这次会议不欢而散。7月20日,运管所拿出一份《阳朔县旅游观光出租车公司(讨论稿)及员工管理办法》召集车主讨论,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8月6日,阳朔县人民政府批复运管所的请示,同意成立“阳朔县遇龙河月亮山观光公交车有限责任公司”,原设想的出租车公司变成公交车有限责任公司。
之后,这家尚未注册的公司开始发通知,要求各车主在8月14日、15日两天带上各种证件及2万元股金到公司办理报名登记手续,“逾期不办者视为自动放弃进入公司。”但没有多少车主响应,接着运管所发出公告,要求各车主到公交车有限责任公司报名,“逾期不报名者,将作自动放弃参加公司化经营处理,我所将依法向社会公开招标。”
在这样的情况下,陆续有30多人带着2万元进入了公司。
一家“四不像”的公司?
记者来到阳朔采访时,许多车主纷纷对记者谈起公交车有限责任公司,表示对它的不信任,认为它是一家“四不像”公司。
“公司到底是官办的还是民办的?说它是民办的,它又是运管所申请、县政府批准下文成立的,公司的营业执照就挂在运管所里;说它是官办的,运管所又说它是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为什么我们车主又作不了主?”
“公司是股份制公司还是合营公司?说它是股份制公司,如果我们104
名车主都加入,将有104个股东,而且公司的注册资金写的是50万元,这些明显不合股份制企业要求。”车主们告诉记者,据他们了解,加入公司的30多名车主,从去年8月份至今,并未分过红,每人只领800元的工资,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并未领到这么多。与以前相比,车主们收入明显少了很多。
“它是公交车公司还是出租车公司?政府的批文规定了他们运营线路,实际上公司很多车辆四处去揽游客。”
运管所的副所长蒋某担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许多车主更是不理解,“运政管理执法者怎么能担任客运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
他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县交通管理部门看到阳朔县巨大的旅游客运市场,变着法儿与民争利,“本来这公司是以我们换车型的名义成立的,结果成了他们的公司。”
要求自行办车队遭否定
对于车主们来说,公司谁办倒还是其次,他们最大的希望是带车入公司,拥有车产权,自负盈亏,还像边三轮车队那种管理模式,这也是运管所最初和他们商定的。在与运管所未达成一致后,车主们自发组织起来,选出几位代表,向县政府递交了要求成立“旅游出租车队”的申请,但未得到批复。
车主代表频频去找交通局领导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他们口头答复说只能带资入股加入公交车公司,不能另办车队,但他们又不在批复上签字。”车主代表对记者说。他们告诉记者,去年8月26日,他们再次找到县政府分管领导,县政府分管领导说只要他们筹集到250
万元,就同意给他们办车队。“大家高兴万分,连夜想办法,二天内就凑够了250万元。29日早上,我们找到这位副县长,他却说外出开会没时间接待,叫我们去找运管所,结果又泡汤了。”
他们听到不许另办车队的理由是:县政府批复他们成立了一家公司,没必要再成立一家车队。车主们对这些理由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公交车公司不是车主们办的公司,也没有体现车主们的意愿,“再说,只允许一家公司存在,这不是搞垄断吗?何况我们的公司与公交车公司性质不同,公交车公司是公交性质,有着固定线路和时间,我们是出租车队,正好与公交车公司互为补充。何况我们不是新运营户,而是一直在运营,只是更换车型,为什么就不能办车队?”
许多车主认为,这些都是表面原因,其实是不能让别人与他们的公交车公司争利。
相持不下旅游客运告急
车主代表们告诉记者,在与运管所发生争议后,他们多次去找一些领导,但他们不是把球踢回运管所,就是回避,没有人愿心平气和地听他们的意见。
“当我们的想法和运管所的方案不一样时,上级领导起码可以召集双方坐下来对这两个方案进行比较嘛,哪个方案好就用哪个。可是他们没有,只管要我们加入公交车公司。”
一位车主代表拿出数十份不同日期的申请报告给记者看,说:“从去年3月份我们就开始递报告,可至今没得到一份文字批复。叫他们在报告上批字,他们却不肯。”
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有50多名车主因为边三轮报废期到无法上路而失业在家,有些人已失业一年多。他们大多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开边三轮出租成了全家的生活来源,无法再开车,他们生活已经陷入了困境;到5月份,其余的20辆边三轮不准上路了,他们也就失业,尽管这样,这么多车主仍不想加入公司。“他们心里都憋着气。”
记者在街头看到了公交车公司的公交车,这是一种六人坐的微型车,类似高尔夫球场的那种载人车。记者问一位在路边候车的乘客,“乘公交车方便吗?”“很难等,半个小时都等不到一趟。”一位乘客答。另一位候车的乘客则向记者投诉说,有一次公交车路过,他招手叫停,可公交车竟不停,说要去别的地方拉客,“这还是公交车吗?”
记者了解到,因众多车主拒绝加入,原计划购买50多辆车的公交车公司资金不足,目前只有30辆公交车,要跑12条公交线路远远不够,而且城区内公交线路只一块钱车票,价格低,加上景区客运车紧缺,所以很多车辆就投放到风景区或给游客包车了。记者在风景区看到,许多游人站在路边等候车辆,但载客回县城的车辆很久才出现一辆。
看来阳朔城区和景区旅游客运车紧缺局面还将持续。
责任编辑: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