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20日电 (记者 徐冰)“不能让‘龙口粉丝’这一民族品牌背黑锅”。
近日,个别企业生产的粉丝存在质量问题被曝光后,“龙口粉丝”这一声誉卓著的民族品牌受到损害,“龙口粉丝”原产地许多人士无不痛心疾首,他们向记者呼吁:“我们要倍加珍惜‘龙口粉丝’这一民族品牌,不能让它背黑锅”。
招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给记者详细介绍了“龙口粉丝”这一民族品牌的历史渊源。据地方志记载,招远市早在宋代开始了普通粉丝的生产。最初以地瓜为原料,后来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绿豆和豌豆生产出的粉丝晶莹透明,久煮而形不变,甚为爽口,堪称上品,于是绿豆和豌豆逐渐代替了其他豆类,成为生产龙口粉丝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原料。
据地方志专家介绍,“龙口粉丝”的兴盛,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的水资源、地理资源、气候和微生物体系构成了生产“龙口粉丝”的独特条件。同时,在当地粉匠300多年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控制粉丝质量的“诀窍”,使得“龙口粉丝”在清末民初就名扬海外。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记载:“粉丝业为鲁省特产――招远所产,尤为著称,据专业者统计,该县百分之六十的农户与粉业有关,每年输往上海、宁波、厦门、香港、九龙、新加坡等处,占龙口粉丝出口额的百分之七十”。许多海外华人亲切地称“龙口粉丝”为“玻璃面条”、“龙须”、“春雨”等。到新世纪的今天,“龙口粉丝”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工业生产,产品质量有了科学保障。目前,“龙口粉丝”已从招远市发展到烟台市所辖的龙口市、蓬莱市、莱阳市、莱州市。产品远销亚洲和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烟台全境出产粉丝21.7万吨,其中出口数量达8.4万吨。
曾参与过国家多部“龙口粉丝”标准的起草和制定的粉丝专家郭兰堂向记者介绍,自国家对“龙口粉丝”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以来,“龙口粉丝”的质量有了国家标准,这对于“龙口粉丝”质量与声誉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郭兰堂对记者说:“‘龙口粉丝’不仅仅是地方名产,更是300多年形成的民族品牌,数一数我们国家这样的世界知名的民族品牌已经不多了,我们要从方方面面倍加珍惜祖先留下的这份家产。”
招远市一位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龙口粉丝”工艺已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这一传统民族品牌所形成的人文资源,特别是300多年来形成的诚信资源,更值得我们发掘和继承。这个市正着手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将“龙口粉丝”的诚信传统融合到生产经营和品牌提升的工作之中。
“龙口粉丝”事件背后隐含着什么
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对“龙口粉丝”进行全面检查后,公布了首批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的企业和产品,48家企业生产的“龙口粉丝”全部合格。在此之前,北京、广东、香港等地各大商场的粉丝经过紧急检测,基本都是合格产品,“蒙冤”的优质“龙口粉丝”纷纷回到了货架上,许多人松了一口气,庆幸还有“龙口粉丝”这样的民族品牌基本没有“堕落”。可是,“龙口粉丝”事件背后的隐忧却让我们难以轻松。
首先,公众对“国货”的信任度何以如此脆弱?
今年5月初,个别企业生产的粉丝存在质量问题曝光后,全国各地的商场、超市纷纷将所有粉丝撤下,消费者也是谈“丝”色变。可就在此时,记者却在“龙口粉丝”的主产地山东省招远市看到了戏剧化的一幕,韩国一二商社(ONE
TWO CO.LTD)的社长赵显哲(CHO
HYUN-CHUL),刚与烟台金华粉丝有限公司签订了购买500吨“龙口粉丝”的合同。烟台金华粉丝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君敏向记者介绍,他们企业生产的“龙口粉丝”主要出口日本、韩国,销售额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还有所上升。日本、韩国的客户表示,他们销售正规企业的“龙口粉丝”已有数十年,十分相信这个品牌。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屡整治屡发生,让公众对食品乃至“国货”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十分脆弱。是不是我国的产品质量真的不可救药了?从我国出口产品不断增加、越来越受欢迎的情况看,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国货”在国外广受信赖,在国内却频遭质疑,信誉度越来越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用制度保证“国货”在国内的质量,唤回公众对“国货”的信任感,我们的产品和市场管理者应当进行反思了。
其次,现行管理形式和行政管理体制如何问责?
在个别企业生产的粉丝存在质量问题被报道后,“问责”之声不绝。可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管理形式和行政管理体制,却使得“问责”难以落实。
目前,国内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由工商管理部门负责。但这两个部门属“垂直管理”,是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并不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此次“龙口粉丝”事件因是个别企业在原料和加工工艺环节出了问题,因此就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全权负责处理。
理论上,从这个管理形式的设计而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既是裁判又是执行主体,而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全力支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产品质量有无问题、出现问题如何处理,裁决权都在这两个“垂管部门”。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参与、支持生产伪劣产品,在“垂管部门”查处伪劣产品的过程中不去干扰和阻挠,而是积极配合,那这个地方出现再多的不合格产品也与地方政府无关。
“垂管部门”管理产品质量的设计可能是为了排除地方政府的行政干扰,可同时也“排除”了地方政府的责任。由于这次个别问题粉丝企业的问题出在原料和加工工艺环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决定改变以往抽查代销产品的检查办法,管理前置,对粉丝生产企业的原料、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及储运等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可由此带来的管理成本由谁来“埋单”?这恐怕是目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最为头痛的问题了。
国家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分权”制度或许是一种科学的设计,但从“龙口粉丝”这一事件来看,“分权”后亟待解决的是如何形成合力、分清责任、如何将产品质量问题的“问责”可操作、可落实。
第三,发展经济能不能树立“科学的淘汰观”?
记者在“龙口粉丝”事件的采访中了解到,不合格粉丝被“曝光”后,烟台金华粉丝有限公司的订单不减反增,他们只好在5月4日每吨提价800元人民币。
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杨君敏向记者表示,个别企业生产的粉丝存在质量问题被曝光,监管部门和政府暂停所有“龙口粉丝”的生产、销售,进行全面检查的措施表示理解,他认为,这样可以优胜劣汰,更好地维护“龙口粉丝”声誉。
在这次“龙口粉丝”的全面检查检测工作中,国家质检总局责成山东质检部门组织专门执法人员和专业检验机构,与地方政府联合行动,对龙口粉丝产地的所有粉丝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加工工艺与生产过程、原材料、产品标准、人员、储运、检验设备、质量管理、包装标识等10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检测合格一家、放行一家的原则下,目前已有48家企业生产的“龙口粉丝”恢复出口和销售。除了质检部门对6家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予以查封外,当地政府也将20多家因必备生产设备、卫生条件、环保要求不达标的企业列入清理之列。
当地一位负责同志对记者说,每一次产品质量的整治,客观上都产生了优胜劣汰的作用,淘汰了一些落后企业。可我们还总习惯于出现问题就“突击式”的查处、“战役式”的整顿,造出铺天盖地的声势、期待大快人心的效果。就这次“龙口粉丝”事件而言,对“龙口粉丝”这一民族品牌和正规的生产企业,都造成了不同的伤害。我们应当尽快摈弃这种思维,树立起“科学的淘汰观”,将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有机结合,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市场淘汰制度。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