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nbs
p;4月13日傍晚,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略感闷热潮湿的天气,因航班延误滞留的旅客,使人宛若置身一个长途汽车站。
李卫东终于出现在视线中。白色运动服、蓝色运动鞋、身材挺拔。半年来,这位中国医学基金会新药发展基金管委会副主任、
S ARS疫苗课题组负责人总是在各地奔波。为了打听他的行踪,记者费尽周折。
记者的突然到访显然令李卫东左右为难。最终,在人声嘈杂的机场茶座,军人出身的 S
ARS疫苗专家丁若愚陪同他一起坐了下来。从去年11月1日开始,包括他俩在内的9位科研人员陆续给自己注射了 S ARS灭活疫苗。
血中已有抗体能够杀死病毒
一个月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知记者,2003年11月1日,李卫东、丁若愚和郑海发三人在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P3实验室首次给自己注射了 S ARS灭活疫苗。随后,武汉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孙理华等6人也给自己“打了针”。
这两批“人体实验志愿者”都是参与中国医学基金会“人用 S
ARS病毒灭活疫苗”研制的科研人员。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汉大学医学院均是中国医学基金会该项研究的合作单位。
注射疫苗3个星期后,他们发现,从自己身上抽出的血即使稀释200倍,也能中和病毒(即杀死 S
ARS病毒),血液中的抗体是一般 S ARS康复者的70倍。
此前,他们研制的疫苗已经在老鼠、兔子和狗等小动物体内进行了大量安全性实验。
注射疫苗后,这9位科研人员分别在各自的
P3实验室隔离了一个月。吃饭、洗澡、工作和休息都照旧,每周抽一次血,检查是否有活的 S ARS病毒和抗体。
抽血一直持续了3个月。丁若愚说:“我们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照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现在我们的血中已经有了能够杀死
S ARS病毒的抗体。”
I期临床阶段未获国家批准
根据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提供的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未批准中国医学基金会“人用 S
ARS病毒灭活疫苗”进入 I期临床阶段,他们正在武汉大学医学院 P3实验室进行第二批16只恒河猴的动物实验,以补充申报材料。
如果加上第一批18只,中国医学基金会已经动用了34只恒河猴用于动物实验。
“我们在项目评估时就讲清楚了它的各种风险,包括 S
ARS疫情的不可预测和可能产生的免疫病理现象,但股东们,尤其是一些爱国的华侨和商人仍然支持。这个病的最大受害者是华人,他们希望做成功,然后捐献给国家。”李卫东说。
人体临床研究我国开创先河
今年1月19日,新华社播发了国家正式批准 S ARS灭活疫苗进入
I期临床研究,不久将首次进行人体临床研究的消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 S ARS疫苗用于人体临床研究的国家。
两天后,一条消息出现在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网页上:2004年1月19日上午12时,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正式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
S ARS病毒灭活疫苗”药物临床研究批件。
今年2月4日,新华社再次播发了一条醒目的消息:30名志愿者将接受 S ARS疫苗
I期临床研究,为期3个月,将在北京、广东或广西选取一地进行。新华社称, S ARS疫苗课题组已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开展疫苗临床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消息甚至公开了方案的部分细节:一半为男性,一半为女性,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志愿者要经过查问病史、体检和临床观察判定为身体健康,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才能接种试验性疫苗,接种前腋下体温不超过37摄氏度。
临床时间表还在排定中
2004年4月14日,离获得批准
I期临床研究已过去近3个月,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仍然没有任何消息。此前传闻该公司将在4月中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月底正式启动 S ARS疫苗 I期临床研究。
4月9日,该公司市场部高级企划经理尉岚向记者证实,当天北京科兴的疫苗专家正在日内瓦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讨论临床方案的技术细节。“除此之外,我没有更多的信息提供给你。”3个月来,她总是重复着这句回答。
科技部农社司副司长王宇负责 S
ARS疫苗研制队伍之间的协调工作。他强调了和世卫专家商讨的必要性。“目前世界上要进入临床研究的 S
ARS疫苗有10家左右,而我们是第一家。我们希望拿出的是获得国际公认的非常规范的 S ARS疫苗临床方案,能够对别国开展类似研究起指导作用。”他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所长董小平说:“对于人体实验,我们是慎之又慎,目前正在和世卫专家进一步交流。至于什么时候正式开始人体实验,我还不知道。”据《南方周末》编辑整理
关键词
P3实验室
P是英语 p rotect (保护)的缩写,
P3实验室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灭活疫苗
目前广泛使用的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和减毒疫苗三种类型。其中,灭活疫苗最经典。人们在获得病毒以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可以使病毒完全丧失活性,从而得到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进而制成灭活疫苗。
研究显示,非典病人经过血清疗法康复后,能获得免疫,表示人工免疫是可行的。
研制生产三大程序
疫苗如果获准进入临床,要经过一系列程序:一期临床实验人数很少,一般只有几十人,主要观察疫苗是否安全,接种后是否产生免疫力,实验对象严格隔离,受到密切监控;二期临床实验对象加大到几百人,主要研究和评估不同剂量、针次、间隔时间的疗效差异;三期临床实验对象增至几千人,观察大样本情况下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专家举例说,三期临床实验需要在非典爆发期间,通过选取各1000人的对照组来证明疫苗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假如非典不再爆发,那么可以说真正的疫苗难以面世。
只有这些程序一一完成后,才能申请生产许可证,大批量生产。疫苗一旦获准进入市场,并不意味着疫苗万无一失,一些潜在的问题可能在疫苗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因此疫苗投放市场后,对可能出现问题的上市疫苗还要做四期临床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