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标注为形容词,“微观”却成了名词;“好受”是动词,“难受”却是形容词;五大洲漏收亚洲,四大洋缺了印度洋。这样一部词典,却以“规范”冠名,被称为“我国辞书编撰史上的里程碑”,“代表了辞书编写的发展方向”。在今天召开的“语言文字规范与辞书编纂”座谈会上,众多语言学家针对时下辞书出版领域愈
演愈烈的炒作现象指出,辞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事关一个国家的文化积累,任何不负责任的炒作不仅会破坏正常的出版秩序,也会给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造成损失。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今天的座谈会。他们认为,炒作之风已经严重影响了辞书出版的市场秩序。一本刚刚出版不久的词典光宣传经费就用了500万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只有59个编写人员却被媒体誉为“百位大师雕成的文字大树”,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指出,眼下一些辞书完全是用炒作“打造市场”,而不是凭实力正当竞争。专家们认为,市场竞争应当有个前提,这就是首先应该区分辞书质量的优劣。倘若劣质辞书依靠夸大其辞的炒作,依靠种种不正当竞争手段行销于世,不仅会贻害读者,也会在辞书出版领域形成一种浮躁学风。
与炒作行为相关联的,是辞书出版领域肆无忌惮的抄袭行为。专家们提出,必须保护《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原创辞书产品的知识产权,它们是我国学术界共同的财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指出,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把别人的原创产品改头换面再进行炒作,富有知识增量的原创产品受不到保护,那么我们的民族将无法保持创新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允许侵犯原创辞书的知识产权,不止是原创者的损失,而且是国家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的损失。
与会专家特别提到要在辞书领域呼唤学术良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所研究员厉兵认为,辞书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化产品,辞书的编纂是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起码的学术道德的。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陆俭明教授提出,辞书编纂者一定要多为广大词典查阅者想想,多为我们的孩子想想,拿出对社会、对广大读者负责的精神。(卢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