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2日热线消息(记者 刘洪智)济南市济阳县一塑料加工点在既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也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的情况下,就在国道边干起了加工塑料颗粒的生意。漂洗原料的废水直接流进了田边的灌溉水渠内,生产出的塑料颗料有些则用来制造水桶、方便袋等日用品。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孙耿镇后张家村西边靠近
104国道的一处小院,空地上堆着近十吨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废旧塑料袋,三名男子在上面不停地翻腾着。走进平房,一股热气夹杂着臭味迎面扑来。这是加工车间,车间南头堆着被绞碎的条形方便袋,车间内弥漫着浓浓的水汽。在一名女工的操作下,细长的塑料条源源不断地从机器内冒出来,随后被切成细小的颗粒。一名妇女指着袋子内的颗粒说,黑色颗粒3300元一吨,白颗粒3800元一吨,车间一天能加工300多公斤黑白颗粒。 在平房南头,4名工人毫无防护地坐在垃圾堆内,挑拣着废旧方便袋等塑料制品。垃圾堆的东侧是一台粉碎机,粉碎机管道与水池相连,黑水泡着被粉碎成条的废塑料。经过简单涮洗后,这些废塑料就被挑进了车间。在垃圾堆旁有一个几百平方米的水坑,水坑里的水呈墨色,上面漂着很多废旧塑料袋。清洗、漂白塑料的污水从院子里流出来,流进农田里边一条灌溉水渠。在与水坑相邻的一块洼地内,随处可见焚烧过的废塑料。后张家村一位村民说,渠里的水根本就不能浇地。附近村民还担心,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另据村 民们反映,每天下午,加工点焚烧废旧塑料产生的滚滚浓烟非常呛人,还影响过往的司机视线。 加工点老板张某说,他在此干了一年多时间,既没有办营业执照,也没有到环保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加工成的颗粒被他人购买运到了章丘、潍坊等地,然后被加工成水桶、方便袋等日用品;有的也被制成塑料布、水管等用品。当记者问及制成品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时,张老板信誓旦旦地说:“经过了高温处理,不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