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以“月光女神”来称呼眼前的这位跨界音乐天后莎拉-布莱曼。
一来这是她独唱生涯中一张重要专辑的名字,二来也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歌迷都没有机会亲近她,只好仰视的缘故。
应该说,莎拉-布莱曼是值得仰视的。不仅因为她的歌技,还在于她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在流行音乐界乃至整个娱乐圈,很多被
称为“DIVA”的女歌手,她的身后往往是一个亦夫亦师的角色,这个人赋予其音乐的灵魂,同时也赋予其名与利。一旦这个人离开,对“DIVA”的打击总是很大,于是有些人从此沉寂,而莎拉-布莱曼选择了另一条路:重获新生。当然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的莎拉成为当今跨界乐坛的第一女声,光彩夺目,纵然那个亦夫亦师的角色是音乐剧之王———安德鲁-洛伊-韦伯。
近日,莎拉-布莱曼又一张全新的独唱专辑《一千零一夜》(Harem)投放市场和歌迷见面了。而更令人兴奋的是,她终于要在6月登陆上海,举行一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个人演唱会。昨天,本报记者有幸和东广动感101欧美音乐DJ张明在内的少数几家沪上媒体一起对远在伦敦的莎拉-布莱曼做了电话专访。
-谈巡演:突出浓郁的中东气息
记:以前也曾经通过电视看过你的演出,感觉上非常华贵。那这次配合新专辑《一千零一夜》的宣传所作的世界巡演主题又是什么?会和以往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很不一样吗?
莎:我想是这样的。我的这张新专辑,如果你拿来仔细听而且喜欢上的话,会发现它有着极强的可听性。而我的表演也比以前更加注重观赏性了,不是一直给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这次既然是配合《一千零一夜》的宣传,顾名思义,演出会有十分鲜明的主题,突出浓郁的中东气息。届时在表演的舞台上,会升起装点舞台用的幕帘,不仅让演出更有神秘感,而且非常漂亮。而人员方面,我们分别从古典和流行乐坛邀请了艺术家和伴舞人员,所以舞台风格也是跨界的。目前巡演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很受欢迎,更让我兴奋的是,马上要来中国表演了,而中国的演出和其他地区的阵容是一样的。
记:很多歌迷一直在期待着你的演出,这次在中国会演出几场?
莎:我们此次要在中国举办3场演出,很希望以后有机会光临更多的城市,即便先前曾有很多关于我来中国演唱的传闻,但这一次应该是千真万确,我们的组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记:能具体介绍一下演唱会上你主要会唱哪些歌曲吗?
莎:我想这次的演唱会一定是与众不同的,音乐它有主题,所以演唱会的设计也就像是一部音乐剧那样环环相扣,而不是完全的个人表演。演出的曲目包括《伊甸园》、《岁月经典》、《月光女神》和《一千零一夜》这4张专辑里的歌曲,我们根据这些作品在风格上的不同将演唱会分为流行、经典、韦伯音乐剧等不同组成部分,最后我还将献上自己的保留曲目《永相随》(TimeToSayGoodbye)。音乐会估计会持续2至2个半小时。
记:有没有打算请一位中国的表演嘉宾和你一起唱《永相随》?
莎: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打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演唱会上你能看到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家、舞蹈家加盟我的演出,其中包括来自黎巴嫩的打击乐手、很多来自德国、俄罗斯、泰国、非洲的艺人。
-谈韦伯:不太可能重回音乐剧
记:在你众多的作品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永相随》了。你和安德烈·波切利(AndreaBocelli)的合作被许多人奉为经典。不知道今后你们还有合作的机会吗?
莎:要找到一个和你的声音能够匹配并且产生共鸣的歌手实在太困难了,但我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安德烈确实出色极了,我相信我们一定还会有合作的机会。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永相随》这首作品其实原本就是属于他的一首独唱曲目。他独自唱了这首歌大概有两年,但好像除了在他的家乡外,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后来在我参加一个热门电视节目的录制中,有人问我是否愿意参加一个对唱节目,并且要想一首合适的歌曲来唱,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浮现出《永相随》来了。要知道,这两年来,我一直在脑海里反复想着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演唱这首歌。所以我就打电话问安德烈是否愿意和我对唱,并且重录此歌,没想到我们一拍即合,他也觉得很有意思,很爽快地答应了。通过这个电视节目,《永相随》马上传遍千家万户,成为了一首热门歌曲。
记:刚才提到这次的演唱会有些像音乐剧,那不知道你有没有可能在多年以后重新回到音乐剧的演唱上去?
莎:我现在很难去预计今后的事情,不过从目前来看,这种状况好像不太可能了。当然还有一句话说得好,永远都不要轻易地和别人说不。
记:不想回到音乐剧是因为不再和韦伯合作的原因吗?
莎: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试图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现在我找到了,而且这样的状态让我感觉很好。既然这样,我就没有必要再回去了。我想我是一个天生喜欢表演的人,我喜欢看到我多变的声音和舞台以及外在的一切事物融为一体的感觉。
-谈音乐:BEATLES也是跨界高手
记:许多中国的歌迷说起你的时候,都会用两个字“跨界”,意思是你的音乐和歌声横跨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两个领域。我不知道你自己是如何理解“跨界”这个词的,你认为自己是跨界音乐领域的代表吗?
莎:说句实话,“跨界”这个词语很多时候让我觉得很迷惑,因为事实上这个词语是唱片公司出于对音乐做分类,达到其商业的目的而造出来的一个词语。而在音乐界,根本没有跨界这一说法。要说跨界的创作手法,那老早就有了。像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THEBEATLES,他们的音乐中也有不少弦乐的编配,甚至也有古典艺人的介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跨界音乐的高手了。
记:不知道你对中国的音乐有什么了解?是否会对中国的传统乐器,比如笛子、琵琶之类的感兴趣?
莎:当然感兴趣了。不过很可惜,因为接触较少的缘故,所以还不是很了解。我希望通过这次来中国,更多地了解中国音乐,最好是能带一些中国音乐的唱片回去。
记:有中国歌迷说,发现莎拉-布莱曼现在的形象越来越性感了,是刻意为之的吗?
莎:我想一个歌手的形象和定位还是要根据这个歌手自己的感觉出发。比如说这次演唱会的造型和风格设计,一切都是由我自己包办的,我不希望成为仅仅负责唱歌的签约歌手。这次新专辑《一千零一夜》从选曲到唱片制作、封套设计也都有我自己的参与,所以我想性感的形象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流露吧。
记:听说你现在也在写歌创作了,有自己满意的作品吗?
莎:因为平时的工作很忙,所以创作的不是很多。我想我并不是单纯把写歌当作是创作,其实唱歌本身也是一种创作的过程。比如一首浪漫的情歌,我就希望用一种演绎法国香颂或者是意大利传统民歌的感觉那样去演绎。
记:那对现在的流行乐手中,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
莎:目前我喜欢的是英国的酷玩乐队(Cold鄄play),如果让我选古典音乐的话,我爱听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不过实在太多了,真的没有办法选择。
莎拉和韦伯:曾经的音乐剧神仙眷侣
莎拉·布莱曼出生于1960年,3岁开始习舞,10年后首度参与戏剧演出,处女作是查尔斯·史卓斯(CharlesStrouse)的作品《IandAlbert》。1976年,布莱曼首度在电视屏幕上曝光,在影集《Pan'sPeople》里面担任舞者,之后又担任流行乐团的主唱;1978年还以《ILostMyHearttoaSatrshipTrooper》登上过英国流行排行榜第一名。
1981年,20岁的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韦伯的戏剧演出,担纲歌舞剧《猫》中的Jemima一角。从莎拉见到韦伯第一眼伊始,这两个音乐剧的天才就注定要走到一起。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莎拉那飘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Nightingale)里。1984年,韦伯与第一任妻子离婚,正式迎娶了布莱曼。他们的婚姻关系一直维持到1990年,其间,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Requiem)中的女高音,以及《歌剧魅影》(PhantomoftheOpera)中的克莉丝汀(Christine),并陆续灌录了《天籁森林》(TheTreeThatGrowSoHigh)和《遗忘的歌声》(TheSongThatGotAway)两张专辑;而这些让布莱曼备受瞩目的百老汇经典,
实际上都是由韦伯为她量身订做的,才貌兼备的女高音和音乐剧之王,写下了百老汇的一段精采历史。
尽管布莱曼和韦伯终究离异,但合作关系并未因此间断。莎拉不但在世界各地为韦伯进行巡回演出,并且在纽约、伦敦与旧金山等地演出韦伯的作品《爱的观点》(AspectsofLove),诠释萝丝(Rose)一角。1992年,她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JoseCar鄄reras)一起演唱韦伯为巴塞罗那奥运所写的主题曲《AmigosParaSiempre》,世界各地电视屏幕前的几千万名观众都目睹了此一精采演出。然而,此时莎拉-布莱曼的生命与演艺事业也即将发生关键性的转变:她与原来的大唱片公司终止合约,只身前往美国洛杉矶,企图展开自己在音乐剧以外的独唱事业。
莎拉-布莱曼历年专辑1988年《TheTreeThatGrowSoHigh》1989年《TheSongThatGotAway》1990年《AsICame0fAge》1993年《DIVA》1997年《TimetoSayGoodbye》1998年《EDEN》2000年《Laluna》2003年《Ha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