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5日,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贸易研究部金柏松研究员与日本贸易振兴会北京中心的所长江原规由以个人身份发起,成立了日本经济研究会。研究会吸收了许多著名学者、资深记者,为中日两国经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石戒 报道
“如果不同东亚进行经济合作,日本就生存不下去。”日本
驻华大使馆经济部官员星野光明在近日举行的日本经济研究会会议上有着这样的说法。确实,无论从投资还是贸易上来讲,日本都出现了由欧盟和北美向东亚转移的趋势。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与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组织的自由贸易谈判。小泉政府甚至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
截至目前,日本与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定于前年生效,与东亚区域外的墨西哥在今年3月达成协议,与韩国、东盟、马来西亚等的谈判也制定了日程表。然而,惟独与作为东亚重要角色的中国,日本政府没有日程安排。
日本戒备心理针对大国
中日经济合作的一个有趣现象是,两国态度始终存在落差:1999年之前,日本比较积极,曾经提出“宫泽构想”邀请中国参加,却没有得到积极回应;1999年之后,中方比较积极,提出中日韩经济整合的构想,却遭到日本的冷遇。
星野在回答为何日本推动东亚经济合作把中国排除在外的问题时,强调“日本还要研究中国对WTO承诺的履行情况,以及中国怎样把自己的市场更加自由化”,因此日本在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时比较慎重。
日本爱知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服部健治从微观的企业经营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他说,与过去只把中国看作加工基地不同,日本企业现在越来越把中国看作推销自己产品的市场,而与之竞争的中国企业力量却越来越强,因此日本企业现在要更多地考虑经营战略,所以态度比较冷静,不是盲目地热情。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刘江永教授分析了日本推动经济合作的4个特点:一是先从较弱的对手谈起;二是跟与日本经济水平相近的对手谈起;三是与能够借助一点打入一大片的国家谈起;四是完全出于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考虑,在其强项的制造业方面尽量开拓市场,在农业方面缓而行之。因此,日本在经济合作上对于中国的顾虑并不奇怪。即使是其同盟美国,日本也没有谈判的计划,这说明日本对于大国有根深蒂固的戒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的姜跃春主任认为,政治上的考虑可能是更核心的问题。正在崛起的中国使日本担心,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整合,可能最终使主导权落到中国手中。
中日不急于向FTA“取经”
“日本与中国虽然没有经济伙伴关系,但经济关系已经很密切。”星野说,“不能说没有经济伙伴协定就不看好中日双边经贸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30年,中日贸易额增长了100多倍,去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300多亿美元。说明在目前经贸框架下,中日经贸关系还有成长的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冯昭奎研究员说,在地区合作中要防止FTA(自由贸易协定)至上主义,不能认为经济合作就是FTA。东亚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照搬欧洲的经验和标准。就目前来说,中日还可以在能源、信息、物流、交通、金融以及地区开发等诸多领域展开合作,不必将目光只集中在FTA上。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贸易研究部金柏松研究员进一步根据日本市场的特点说明,中国与日本自由贸易需要谨慎行事。他说,按照WTO规章来看,日本市场应该非常开放。但实际上,由于日本一些政府法规和行会的限制,外国企业很难打入日本市场。若中日相互开放市场,“以日本企业的经营水平,在中国会游刃有余,反之,中国企业不可能在日本市场站住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的张燕生所长指出,在中日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刘江永教授还对自由贸易区对于日本来华投资的影响提出了担心:在自由贸易之下,日本企业不必来华投资即可向中国销售产品,若今后中国劳动力不再廉价,日本企业还会来中国投资吗?“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际利益问题,一个是战略问题,但最终是利益决定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