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日报版面图 > 11 > 正文
一阵清新的风———解读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青岛新闻网  2004-04-06 04:37:02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近日,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的实施成为教育界内外热议的话题。随着“提倡穿校服”、“不进营业性舞厅、酒吧和音乐茶座”之类规则的“隐没”,“注意安全”、“保持心理健康”、“坚持锻炼身体”等名词的首次载入,一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变革开始了。

    分别自1981年
、1991年、1994年发布的《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曾经对几代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小学生视野与触角与以前相比更加广阔,因此要保持守则和规范的实效性,只有变革。

    修订后的《中小学生守则》仍为10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仍各为20条和40条。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守则和规范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别增加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内容。

    以人为本

    安全自护的首次提出,成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的重要标签。原版中的“敢于斗争”在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改为“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这方面也变为“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在新的《规范》要求中更关爱了孩子的生命权,建议他们首先学会自我保护,在敢于斗争的同时学会善于斗争。因为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自身能力不适合进行对抗性强的“斗争”和“见义勇为”。新的《守则》和《规范》更加注重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原则,凸显了人文关怀,强调了“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据介绍,一份来自10个省市的抽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其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能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而全国每年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中小学生占30%,其实交通事故的预防方法很简单,就是养成中小学生注意交通安全的习惯。

    现在学校对中小学生的日常教育,说得更多的应该是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灌输的是如何正确对待是非和险情,要学生首先学会生存。据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苏文洁介绍,为提高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目前我市部分中小学已要求各中小学针对学生最需要的安全和技能,采取自救训练、消防运动会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授课,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新守则和规范中还有一些闪现人文关怀的细节,删除了“提倡穿校服”;将“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改为“与父母交流”;“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给孩子广阔、健康的成长空间。

    关爱入微

    近些年,互联网的规模急剧膨胀,涉及范围之广、普及速度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传媒,与此同时,吸毒人群的低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毒品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小学生《规范》第20条首次规定“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中学生《规范》第36条也规定,“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第37条对“远离毒品”的教育,也做了很明确的规定,“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客观而论,网络普及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矛盾,暴露出一些问题。渴望表达、渴望倾听、渴望赞美、渴望找到解决苦恼的办法,是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心理,而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可能会更强烈一些。在互联网上, Q Q、聊天室、论坛、电脑游戏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们得到满足,加上不用面对面,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怕自己一些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遭到讥笑,所以孩子们喜欢上网交友聊天。去年的一次有7.4万名中小学生参与的网络安全调查显示,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人沉迷于网络,忽视身边的朋友和现实生活;4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人与陌生网友见面前不会让父母知道;3个家长中就有2人对孩子结交网友持不信任不支持态度。在新的《规范》里就针对网络带给孩子的弊端,提倡健康的网络文明,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性解答。

    网络文明和远离毒品这些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该在信息技术课和健康教育课上灌输给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以及培养健康现代的生活方式。

    意味深长

    近年来,诚信是摆在中小学教育日程上的重点工作,希冀通过诚实守信教育屏蔽不良之风。新的《规范》在原版要求学生在“诚实”基础上,更加提高了对学生诚信意识的要求。在《中小学生守则》中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在小学生《规范》的第6条明确规定“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中学生《规范》第14条也提出了“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的要求。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此次根据《规范》要求,中小学生不但要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还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作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教育专家认为,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实践。建议老师和家长不但要言传,更要身教,注意教育方法的多样化,更要以实际行为影响孩子。老师和家长要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自己的诚信作风感染影响孩子。

    新规范中还有一点特别引人注目,就是对国旗、国歌的明确要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一条是“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对于多年来一直没有提及的这一公民最基本的原则,此次被放在显要位置也是理所应当。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为教师、家长带来新的课题,张丽娜是市南区一所小学的老师,28岁的她是当年教育部全国通用《中小学生守则》的第一批使用者,她说,“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与旧版有很大的差别,在具体的操作中,恐怕最先要转变观念的反而是教育工作者。”不管怎样,新守则和规范凭借其以人为本、关爱入微、意味深长的特色,必定给岛城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本报记者刘淼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肯德基推出海鲜产品黄金蝴蝶虾
·国内雅思品牌“大鳄”进驻青岛
·品牌金手指弗朗希斯青岛点石成金
·首届山东物流论坛即将在青开幕
·祝贺英国大学教育展圆满成功!
·北京交通大学MBA学历学位班招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正在热招
·浙江大学远程学历教育正在热招
·山东外服对外交流中心澳洲留学
 

 相关链接:


 下一篇:

深牢大狱
 ■ 站内检索

青 岛 啤 酒
感品牌创造价值
百年青啤 盛世庆典
青岛晚报新E代
阳光海健身会所
健康 阳光 海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