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骗你"有商量" 新华社记者亲身体验"短信骗局"
首页 > 青岛早报版面图 > A15 > 正文
手机短信骗你"有商量" 新华社记者亲身体验"短信骗局"
青岛新闻网  2004-03-30 03:38:19 青岛早报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本公司长期代办各种文凭、票据、刻章、车牌照等证件。手机号码……”就像往常的无数次一样,随着一声提示音,类似
的短信就会跳上手机屏幕,让人哭笑不得。

    周围的朋友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而且觉得这样的短信比以前多了起来,在深夜、凌晨酣睡时也常常会被这种短信吵醒。其内容多是兜售假货、贩卖走私品,属明显违法,其形式亦属扰民,但人们却拿它没有办法。

    3月24日下午,记者试着拨通了一个办假证的电话,决定亲身体验一下短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假证还能上网

    那是一个外地的手机,一个带着南方口音的女子很快接了电话。

    “你都能办什么证?”记者问。“什么证都能办,你要办什么?”对方说。“想办一个大学的本科毕业证,行吗?”

    “没问题啦,告诉我们你要哪个学校的,哪一年毕业,把你的个人资料给我们就行。”

    “多少钱?”“光办一个证400,要档案800,如果上网1800。”

    “你们还能上网?!”

    “让你在网上能检索到,和真的一样。”

    “我得考虑一下。你怎么称呼?”“你就叫我‘朱小姐’。”

    3月25日上午11时30分,记者再次拨通“朱小姐”的手机。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商定办一个毕业证是200元,加档案和上网要1200元。

    “你到一个邮电局门口等吧,到那以后给我打电话。哪个邮电局都行,北京的邮电局我都熟。”

    没见面先存钱

    记者选择了地处繁华地带的西单邮电局,到门口又拨通了“朱小姐”的电话。“我告诉你一个邮政储蓄的账号你记下来,你先存600块钱进去,钱一到账就马上过去给你办。”“朱小姐”说。

    由于记者坚持不存钱,“朱小姐”坚持不露面,这一趟邮电局算是白跑。

    “技术员”未露面

    3月26日上午11时,记者再次来到西单邮电局,又联系上了“朱小姐”。

    “我现在光办一个毕业证,以后再办上网,怎么样?”“那赶紧往那个账号存200块钱,你一存上我就能看到,一看到就去给你办。”

    按照“朱小姐”说的账户,记者存进了200元钱。

    存了钱,“朱小姐”在电话里对记者说,我们的技术员已经往你那里去了,你和他联系就行了。

    记者又拨通了“技术员”的电话,一个同样带着南方口音的男子说:“你得先在我们账户上存1000块钱的风险金,不然我绝对不会过去。”

    账上只剩7块9

    记者挂断电话,又愤怒地打通“朱小姐”的电话质问。

    “刚才存钱的时候为什么不说还要存风险金,你这不是骗人吗?不办了,把200块钱退给我。”

    记者再进到邮局查那个账户,储蓄员说账上只有7块9角钱。非法短信息

    该由谁来管非法手机短信考验着社会应对不法侵害的能力。相对于非法短信甚嚣尘上之势,应对之策颇显疲软无力。这种无力并非来自于技术。从一些地方的情况来看,过滤短信的技术和发送短信一样成熟,使用的效果也不错。问题在于职责的不明让我们难以使用正义的武器。现在的问题就是,非法短信谁来管,怎么管?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小一条短信,从内容而言似乎属于文化管理部门的事,从其传送方式来看是信息管理部门的事,从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论,则又进入了公安部门的管辖范围。这样的分工本无可指责,关键是当问题出现时能否迅速明确职责,又能相互合作。

    什么是有害信息、垃圾短信,发现有害信息、垃圾短信当如何处罚,我国目前的法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为打击不法分子带来困难。不法之徒为何

    瞄上“手机短信”不法之徒为什么瞄上了“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息的安全监管应当如何进行?群众如何防止上当受骗?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专门采访了广东省公安厅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解开了不少疑惑。

    广东省公安厅网监处处长栾广生说,不法短信之所以猖獗,客观方面的原因是犯罪成本低,隐蔽性大,手机用户接受信息根本“没得商量”。这类违法犯罪活动,只要有手机就能实施,而且这类手机卡一般都是储值卡,购买时不用登记身份资料,等其达到不法目的之后,往往把手机卡丢弃不用,给查处工作造成困难。

    不法分子往往以低价出售汽车、电脑,中奖,“六合彩”内幕信息等相引诱,要求先支付定金、邮费或信息费,一些警惕性不高又贪小便宜的群众就容易受骗上当。换句话说,用手机短信息确实骗到了钱,这是这类犯罪越来越有市场的重要原因。三类短信有害目前的有害手机短信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机发布虚假“中奖”类信息诈骗他人钱财,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此类短信息占了有害短信息的绝大多数;二是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息侮辱、诽谤、敲诈、勒索、恐吓、散布谣言,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三是利用短信传播淫秽和封建迷信信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上图: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手机用户数量目前已达到2.5亿,平均每天有超过3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之间传送(本报资料照片)。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2004年股市走势交流报告会
·中国海洋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在热招
·酷爆果汽——活力自主,激爽任我!
·海信“龙虎计划”12日开始启动
·钻石职业PTT国际职业培训师训练营
·如何成为中国市场总监/销售经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正在热招
·拿什么拯救疤痕德国Maya用疗效说话
·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预科课程热招
 

 相关链接:


 下一篇:

 ■ 站内检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