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特别报道 > 正文
“感恩”该不该是学生作业? 另眼观察青岛某中学做法
青岛新闻网  2004-03-29 08:43:37 新京报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今天你最感激谁?  

  新华社报道 “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这是新学期以来青岛开发区四中的学生每天都要完成的固定“作业”。

  这所中学要求老师每周最少检查批阅一次学生的感恩作业,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关爱和理解,并评出
四个等级,将成绩记入学生的德育档案。学校还探索邀请家长来批阅学生的感恩作业,从而形成学校和家庭互动的良好德育氛围。

  校长庄炳建在谈起布置这样一份作业的初衷时说,一个受过中学教育的学生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帮过自己的人,也应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忘恩负义。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今天,当我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把语文考砸的原因辩解时,原本以为她会帮着我一起怨天尤人,想不到她却狠狠地批评了我:不管什么事,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对就对了,错就错了。是的,没有任何借口,当结果已经出现的时候,我不该试图逃避责任,而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我要感谢妈妈,她使我清醒,让我进步。”这是青岛开发区四中学生孙方志的一份感恩作业。

  翻开学生们的感恩作业,每一篇都记录着反思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学生的感恩作业里,还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摘抄的《论语》名句。每天10分钟的午会时间,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都有教师领读、讲解《论语》,而学生的诵读声也常常回荡在校园里。学校希望以此帮助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感恩作业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部分高校教授认为,此举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诚实待人,诚信做事,在全社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值得借鉴。
  “感恩”不该是学生的作业  

  “今天有无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这是新学期以来青岛开发区四中的学生每天都要完成的固定“作业”。这种把感恩、反思作业纳入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体系的做法在家长中引起了良好反响。

  我不知道该校的学生每天完成这样的作业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但是我知道每天都要像个罪人一样在“精神的完人———老师、家长”面前忏悔一定不是什么美好的感觉:每天都要想着如何感谢别人,每天都要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别人审视,每天都要像那祥林嫂一样反思“我真的不知道春天还有狼”。如此的感恩教育,无疑是对人灵魂的刑讯逼供。   

  诚然,谁也不会否认反思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反思只是对别人感恩,那么在这样的反思背后所丧失的就是:一个社会主体最宝贵的精神———自信、自立的精神。如此感恩教育有着致命的弱点:想像老师与家长是精神上的完人,而学生是精神上的罪人,这从根本上否定了每个人精神上的平等,而这与东西方的传统文化都不相符合:  

  如果说在西方文化是罪感文化,认为人们与生俱来的有着一种原罪,需要不断的反思、感恩与忏悔才能使人得救。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罪感文化是建立在人与上帝的关系中的,感谢上帝的恩,而在现实的人罪恶相同,谁也不是精神上的完人。上帝根本不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假设上帝完美无疵;但是对于一个现实中的人———老师与家长,他们有可能完美无疵吗?  

  在东方文化中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但是这样的反思是一种自我反思,而不是在别人强迫下的反思,更不需要向别人汇报自己的反思内容。中国自古强调的是修身养性悟道,进行这样行为的主体都是自己而不是他人,本身就隐含着对于个人的信任,对于精神强制的排斥,对于“人之初、性本善”的道德期待。  

  我思故我在,思考的独立性是人存在的前提,即使是孩子我们也要保证这样一份思想的独立。我们成人社会要尊重孩子的内心体验,引导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孩子的思想。这个世界如果需要感恩,那么就是双方面的:学生感谢老师与家长教育抚养之恩,老师与家长也要感谢学生的存在使他们生活充满了希望,使得生命有了意义。如果需要反思,这样的反思也是双向的:学生为自己的过错向老师与家长请求原谅的时候,老师与家长也要就自己的过错向学生忏悔。只有这样平等的感恩与忏悔,才能使得孩子明白生命的独立与尊严,我们不依附于任何人。  

  我反对这样的感恩教育,其片面强调老师、家长与孩子精神上的不平等性的,只能使得孩子在老师与家长面前更加不自信,也只能强化孩子对于家长的依附性。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讲:当感恩变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学生的独立就不再存在。(邹云翔 江苏 检察官)

  学生做“感恩作业”岂止累?  

  “今天有无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这是新学期以来青岛开发区四中的学生每天都要完成的固定“作业”。这种把感恩、反思作业纳入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体系的做法在家长中引起了良好反响。(据3月28日新华社消息)

  我国是个讲究孔孟之道的国度,有恩必报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还是需要的,如果把“感恩”作为每日的“必修课”就有点过火了。有些人对学生每天完成“感恩作业”大加赞赏,但是,笔者对这种每日必做的“感恩作业”持不同看法。首先,学生做“感恩作业”也是迫于无奈,谁愿意天天“三问”自己,如果每天都处于“感恩状态”,心理上也是个负担,一个人有恩于别人,不是图别人报恩,反之,一个人得到别人的恩惠也不一定每天都在“盘点”,这是正常的同学交往、师生关爱,何必要兴师动众每天做“感恩作业”呢?

  其次,学生本身课业负担已过重了,天天做“感恩作业”,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学业。一个学生在校一天的时间要和学生、老师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些麻烦是十分正常的,如果为了一件小事,每天还得“三问”自己,甚至为了一件小事还得想半天,这不都把时间耗费在无聊的“感恩作业”上了吗?我想,一天、两天做“感恩作业”可以,长期做“感恩作业”也是不现实的,也累坏了学生。

  此外,老师布置“感恩作业”也有“有恩必报”的嫌疑。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为学生作出牺牲也是自己的本分,何须学生每天“记住”呢?这种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给人以记“人情债”的滋味,如果学生感到“欠”老师的多了,家长就得“意思意思”,这无疑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也影响了校园的纯洁,这样的“感恩作业”难道不累人吗?(盐城 刘宝庆)

  《江南时报》 (2004年03月29日 第三版)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雅思考生的好消息 北京雅思落户青岛
·网上楼书 2004青岛精品楼盘展示会
·北京交通大学MBA学历学位班招生
·山东外服对外交流中心澳洲留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正在热招
·青岛恒诚广告公司高薪诚聘广告精英
·浙江大学远程学历教育正在热招
·4月2日,十九所英国大学教育展!
·北海医院提醒您关注更年期抑郁症
 

 相关链接:


 ■ 站内检索

青 岛 啤 酒
感品牌创造价值
百年青啤 盛世庆典
青岛晚报新E代
阳光海健身会所
健康 阳光 海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