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威海3月18日讯 山东没有造船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的难题得以解决。今天,在威海召开的全省船舶工业会议上,省政府分别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由后两者为山东船舶工业提供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和技术支持。至此,我省已经整合好船厂、配套企业、担保机构、银行、科研等多方力量,
山东船舶工业全力起航。副省长王仁元出席会议并讲话。
船舶工业是我省确定的七大产业链之一。2003年,全省造船完工量30万载重吨,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37%;出口交货2亿美元,同比增长20%。目前,我省造船企业手持订单达到80亿元,其中出口船订单64亿元,订单已排到2007年。但相对于沿海先进省市,我省船舶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大吨位船、“双高(高科技、高附加值)船”和新型船;配套落后,省内设备装船率低,融资、担保难,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世界造船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造船业正经历30年不遇的高峰期,我省发展船舶工业面临重大机遇。针对存在的问题,此次召开的全省船舶工业会议确定,整合多方力量,打造山东造船大省,在全省建好3大造船基地,即以青岛、日照为中心的南部造船基地,以烟台、威海为中心的北部造船基地,以济宁为中心的内河造船基地;打造7大平台,以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威海船厂等7个骨干企业为主体,培育形成结构优化、主业突出、机制创新、分工协作、集群发展的产业平台;抓好油船、集装箱船等12个主导产品,带动导航系统、柴油机等一批零部件和原材料企业。通过抓好规划、投入重点企业、技术和人才、环境等配套措施,培植船舶产业链,打造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新优势。
据悉,此前,为解决我省船舶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难题,经过省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山东分公司已经全面介入,经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已成功为青岛灵山船厂等企业提供资金担保。(记 者 袁 涛 通讯员 王成义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