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诚信、博大、和谐、卓越”为核心理念的青岛城市精神提炼确定后,全市广大市民积极培育、自觉实践,为的是让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彰显更加耀眼的光彩。近期,我们记者特采写一些普通市民,从社会个体来审视我们的城市精神,以期以他们的实践对城市精神进行诠释和张扬。
在李村街道办事处东山社区,只要提起“好儿媳”刘文华,大家无不跷起大拇指———十几载春秋如一日,刘文华伺候患病在床的婆婆的事迹,感动着整个社区的居民。
1993年,刘文华的婆婆患脑血栓而导致偏瘫,失去了自理能力。刘文华把不满周岁的儿子托付给邻居看管,一边工作一边精心伺候卧床的婆婆。那两年,东山社区的居民经常看到她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行色匆匆地奔波在工作单位、婆婆家和她自己家的路上。
1995年,刘文华所在单位裁员,当时不到30岁的她,毅然决定离开工作岗位,全心全意照顾婆婆。谈起当初的决定,刘文华依旧是那句话:“伺候好婆婆,是做儿媳的应尽义务,不能让老人的病再拖累其他姐妹。”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她干脆住到了婆婆家,而把自己装修一新的房屋借给了要结婚的小叔子。
在婆婆卧床的岁月里,刘文华天天早起晚睡,几乎不离开老人的床前。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能让年老体弱的公公休息好,她干脆与婆婆同睡一床。婆婆每天要吃四五顿饭,她一口口地喂;为使婆婆尽快康复,她每天坚持对老人进行手把手的拉力训练。晴朗天日,她经常陪老人在户外晒太阳,搀扶着老人学走路。
十几年中,刘文华曾有几次重新上岗的机会,但因为婆婆需要照料,她全部放弃了。由于没有经济收入,她的家庭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这些年来,她几乎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但对于公婆的生活,她却调剂得非常丰富,让老人在衣食住行上样样赶“时髦”。
刘文华一心孝敬公婆的事迹,感动并带动着整个社区的居民,敬老爱老的风气在东山社区蔚然成风。而随着去年刘文华被评为“岛城十大孝敬儿媳妇”,“好儿媳”刘文华的事迹也传遍了岛城的大街小巷。
本报记者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