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安全卫生,却众口难调;周边饭店干净可口,却桌少人多;游商小贩受欢迎,却危害健康―――
中小学生的午餐难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提供午餐的商家越来越多,围绕中小学生的午餐市场也逐渐形成。
最大特点:消费集中时间短暂
时间段短而集中是这一市场的最大特点。中午一放学,大量的学生便涌向学校食堂、周边快餐店和附近小摊,校园和街道都沸腾起来,不到一小时,这些场所就又恢复了平静。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午餐一直是让他们头痛的问题,更强的独立性和较低的消费能力使他们在午餐消费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烦恼。
学校食堂:家长放心学生不认
学校食堂是家长们对孩子就餐最放心的地方。在青岛一中,记者看到了5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人就餐的食堂,大厅内明亮整洁,闻不到一点异味。虽然食堂进行了承包,学校在管理上也丝毫没有放松,通过把住供货渠道、消毒程序、工作人员体检等环节,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据了解,大部分家长愿意孩子在学校食堂吃午饭,图的就是卫生干净。然而对各个学校食堂而言,学生们却很难成为忠实顾客。对饭菜口味的不满是他们不选择食堂的主要原因。许多学校食堂的基础不是太好,特别是一些老学校,“大学校小食堂”的现象很普遍;规模小使得许多学校食堂没有力量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饭菜,仅有的几个花样让学生们难以满足。虽说学校也曾尝试提供更多的品种,如青岛一中就曾开过麻辣烫窗口,但学生就餐时间过于集中,许多学生因担心排队耽误时间就不买了,结果一中午只能卖二十几份,连成本都赚不回来,面向学生的饭菜价位又不能太高,所以要提供新品种难度很大。
快餐店:中午爆满晚上冷清
周边快餐店也是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位于莱芜二路的“好一家牛肉粉”距离附近的三十九中和青岛艺校并不近,但每到中午也是爆满,中午时段一般要接待学生120至130人,有些学生因没有位子只能到别处“寻饭”。而相距不远的“新尚快餐”一到中午也挤满了学生。中午客源充足使得许多学校周围的饭店只在中午赚一笔,于是便出现了滑稽的画面:中午坐满了学生的饭店,晚上却冷冷清清,灯光也昏昏沉沉。
游商小贩:学生欢迎卫生忧人
路边的游商小贩也从这个市场里分了一杯羹。一到中午,炸串、煎饼果子、肉夹馍等便从学校附近的角落冒了出来,里里外外围满了学生,许多摊主坦言,他们的技术都很熟练,那是逼出来的,学生们买午饭的时间很有限,动作不快,他们就到别家买去了。但是大多数此类商贩都没有经营许可证,他们也采取了“游击战”的形式。正因如此,绝大多数家长都不允许孩子购买这些食品,而卫生防疫部门也不断加大对他们的打击力度,然而这些商贩流动性强,给监督管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同时他们也对学校周边合法经营的快餐店构成了威胁,拿盒饭来说,没有固定店面,推着小车卖盒饭,成本大大降低,占据了价格优势,快餐店也只能跟着降价,但小贩们成本低,降低空间更大,快餐店却没有能力陪着他们打“价格战”,苦不堪言。学生们图便宜,又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侥幸心理,使得不法摊商屡禁不绝。
学校食堂安全卫生,却众口难调;周边饭店干净可口,却桌少人多;游商小贩受人欢迎,却危害健康。中小学生的午餐到底该往何处去呢?
一条捷径:学生午餐社会化
让学生们回到学校去,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三中、五十八中等中学的食堂都能容纳千人,环境布局合理,能够用更多的花色品种吸引学生们就餐,学校在竞争中越来越占有优势,形成良性循环。青岛一中工会曹主席认为,除了学校将食堂办得更好外,解决中学生吃饭难问题最终的出路在于走社会化的路子,街道、社区的服务社在其中应当发挥更大作用,办大规模的食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午餐供应,这也有利于学校有更多的精力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报实习生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