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早报版面图 > A46 > 正文
《探索•发现》历史系列之“荣宝斋”(1)―――家世篇 百年传奇荣宝斋
青岛新闻网  2004-03-05 00:00:00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以经营古今字画文房四宝著称,以木版水印饮誉中国书画出版界,时至今日的百年老店荣宝斋,已成为京城古文化市场的重要符号,被奉为文人骚客心中的一方圣地。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日前推出“百年传奇荣宝斋”,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本报特节选刊发,以飨读者。

  脱胎换骨松竹斋变荣宝斋

  公元1894年,京城里那条热闹的琉璃厂上,一家店铺悄然挂匾开业。这就是后来琉璃厂上赫赫大名的荣宝斋。如此低调的开始自然满含了主人的一番心思,这还要从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说起。

  松竹斋的主人原是居于北京椿树胡同的张家,浙江绍兴人氏。松竹斋的开业是康熙年间的事儿了,主要经营的是试子、文人所用的书画用纸。清代,每到会试的年份全国各地的举人都会齐聚北京,在科举考试的号房里,用一张试卷搏杀一生的前程。这些考试用的纸张早先就是由松竹斋承办的。刊印试卷既扬了名,又带动了宣纸、笔墨的销售,可谓一举多得的好买卖。然而到了张仰山这一代,这买卖却被另一家懿文斋花银子,买通官家抢了行。由此,一切便有了不同———这成了松竹斋不幸的开始。不久气狠交加的张仰山便撒手人寰。紧随其后的独生儿子也不幸英年早逝。整个家族的重担都落在了张仰山的儿媳张李氏的肩上。此时的松竹斋已是债务缠身。在众人眼里,这份百年家业似乎已走到了油枯灯尽的一天。

  然而,偏偏因了张李氏这位弱女子,松竹斋的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在荣宝斋珍藏的从1894年至1949年五十多年来的经营账目《万金老账》上,得以窥见松竹斋重生的秘密。

  庄虎臣,张家外聘的第一任经理。一向以家族方式经营的松竹斋,在张李氏的主持下开始外聘经营人员,在一份庄虎臣和东家签定的合约上,打破了当时分成东家占大多数的惯例,提出经营者和东家均分经营所得。

  何方神圣庄虎臣其人其事

  荣宝斋资料室的专家郑茂达介绍说,庄虎臣本人聪明,加上各方面有很多熟人,最主要的就是,有一个把兄弟闫宝山。这人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他是买卖官职的能通天。比如说法院甚至朝廷他都上说得上话。文玩学者陈重远也说,庄虎臣外交上行,特别跟官府人员来往较多。

  庄虎臣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商人。他不仅和当权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自己又具备了丰富的商业冒险经历。在他看来,就松竹斋目前的债物状况,已无法扭转局面,要想起死回生必须另辟捷径。庄虎臣经东家的同意,首先让松竹斋的大伙计牛俊臣放出口风说松竹斋已亏得难以为济。同时,在暗地里购下了琉璃厂86号的一处铺面,暗中将松竹斋值钱的货底如古玩、字画、名贵的笔墨,趁夜间都秘密转送到了这家铺面。松竹斋的经营资产就全部被挪空了,只剩了一座空壳,随时都可以宣告破产。这过程做得异常谨慎缜密,以防世人知晓。而且他还给东家商量好,委托一个亲戚来做荣宝斋的东家,而不是张家。同时与把兄弟阎宝山打好招呼,说将来需要打官司,得他在上面支持。

  1894年,由于庄虎臣在此之前的准备一一发挥了效力,荣宝斋这幅金字招牌,从此堂堂正正地挂在了琉璃厂的闹市之上,开始了它的风雨传奇。

  独具慧眼收到了传世之作

  1922年,此时的京城经历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从大清国的臣民变成了共和国的公民,荣宝斋就在这一片变化的局面里换了掌柜。

  王仁山,字寿贤,学徒出身。他就是靠着自己出色的管理才能,伴着荣宝斋走过了此后风云突变的20年。

  郑茂达介绍说,王从小是学徒,这个人其貌不扬,语言又不多。但是他肯干,能吃苦。在陈重远的印象里,王仁山内秀,讲究,很有本事。很文诌诌的一个人物。在《万金老账》上东家对王仁山也有这样一个评语“老成持重、万金可靠”。凭着多年苦心经营所得来的声誉,在王仁山执掌店面的时期,荣宝斋逐渐地成为了书画家挂笔单的首选之地。民国年间书画界最为走俏的是“北溥南张”,北溥指的是以溥心为代表的皇室宗亲,“南张”则指远在四川的张大千。

  “北溥”身在北平,荣宝斋可享地利的优势,但如何能挂上这个“南张”的笔单,王仁山倒是狠下了一番工夫。荣宝斋至今还珍藏一幅张大千颠峰时期的作品。这是目前所能见到同时期少有的经典之作。它原是为北平翠华楼饭庄的老板白永吉所有的。把美食看得和作画同等重要的张大千,每到北平必会被王仁山请到翠华楼欢宴一番,谈到投机处,人们常能见到大千脱鞋蹲坐在椅上谈笑风生的样子。年深日久,不但王仁山和张大千成了至交,就连饭店的老板都有机会获得如此精致的作品。

  一到春节,琉璃厂上立马热闹起来,在这里举办的厂甸庙会可以说是北京城里一年中最大也是最为隆重的。每到这个时候,身处琉璃厂上的各家南纸店都会较着劲地,把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书画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售卖,同时通过比较也可以确立自己在琉璃厂上的位置。孙树梅介绍说,荣宝斋那时候有16个窗户。这16张画作,以前都是一个人一张。后来张大千给荣宝斋画了16张。而这一年的春节刚过,54岁的齐白石也背着行李只身来到北京。已经画了二十多年的他,在家乡湖南也算是小有名气了,这一年他决定再来京城试一试,由于齐白石的画比较冷逸,当时北京人不大喜欢,尽管画价很低,一幅扇面只卖两个银圆,所以处境相当艰难。

  经人介绍,齐白石把他的画拿到了荣宝斋。当时的经理王仁山对齐白石的画一眼看中,收下了他的作品,并大胆地把他的作品挂在荣宝斋最显著的位置。每当有人问起,王仁山必会把齐白石极力夸耀和推荐一番。齐白石在书画界的名声日渐提高。由此他也和荣宝斋结下了不解之缘。(待续)

  上图:解放初期荣宝斋的室内环境。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如何成为中国市场总监/销售经理?
·山东沂水惊现百万年 "天然地下画廊"
·加拿大皇家公立大学EMBA招生中
·浙江大学远程学历教育正在热招
·留学新纲领:理性决定命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正在热招
·北京交大MBA学历学位班热招中
·爱 就这样做——你我共同的选择
·市委党校学历班次热招大专大本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 站内检索

青 岛 啤 酒
感品牌创造价值
百年青啤 盛世庆典
青岛晚报新E代
阳光海健身会所
健康 阳光 海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