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石康的随笔集《北京姑娘》近日由华夏出版社出版,随笔中有一篇谈及“七十年代的矫情”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评论认为,这是这位青年作家对于生活“直截了当的独白”。
过分喜欢就是矫情
先前曾有评论认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矫情的始作俑者”,而石康却认为,“矫情更像是一种性格而不是社会风气。”他说:“矫情中暗藏着一些私人性质的体验,比如,一个人喜欢罗大佑无可厚非,但要是喜欢得非要坐飞机到上海去听罗大佑个人音乐会,就是喜欢得有点过分,那就是矫情了。”
乔伊斯怎能是“小资”?
石康的作品当初一部分人当作是“小资”的标志,而石康本人却对“小资”不以为然。他说:“2002年,各种报纸杂志用了一年的时间来谈论小资,村上春树、咖啡、红酒之类的东西纷纷进入话题范围,直到2003年出现一本小资手册,把英国作家乔伊斯也纳入小资范围,一下子,在我眼里,小资这个词语便成为人们生活中所有事物的代名词,连乔伊斯都小资了,还有什么不可能成为小资的呢?在我看来,这才是一种愚蠢的矫情,因为它首先是一种愚蠢,然后才谈得到其他,事实上,读过乔伊斯的人少得可怜,这样一本书,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庞大人群的明显标志呢?”
七十年代很健康
石康在文中说,他认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一个率先迈向健康的人群,这一群人首先意味着经历过从物质匮乏到物质丰富的社会时期。
七十年代人现在正是三十来岁、年富力强之时,他们自然成为关注目标。石康还分析了这个群体在消费上的一些特征,他认为,“七十年代”一般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又谈不上成功,这种“三不沾”的特征,极易被不具有同等消费能力的人和一些成功人士认为成是“矫情”。华茜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