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青岛基珀密封工业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王去了趟北京,回来后多了个头衔———首席信息官( C
IO),而且是中国50名最佳CIO之一。对于这个头衔,从王自己到公司的每一个人,无不极为珍视。这不仅仅因为,青岛基珀公司是继海尔之后,我市第二家获得这一殊荣的公司;更因为公司数年来的信息化探索,不但得到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
说到信息化,平时话语不是很多的他仿佛被“按”下了启动程序,在手中鼠标配合下的表述滔滔不绝,清晰地向记者描绘着青岛基珀公司走过的信息化道路。长期在这家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并自始至终负责公司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使他成为最为重要的见证者之一,见证了青岛基珀公司实施信息化前后的迥然变化。
诞生于1990年的合资企业青岛基珀公司,在油封、
O型圈、等速万向节等橡胶密封制品的生产经营中,渐行渐远地走到了2000年。这一年,公司管理层决定放慢脚步,条分缕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管理水平不够高,产品开发周期比较长,成品库存量一天天加大,订单执行率长期低徊在80%左右。他们意识到,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公司的前行速度会逐渐减慢,甚而停滞不前。
那么,该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公司管理层的选择是信息化。因为他们还看到,公司现场生产的橡胶密封制品多达数千个品种,不同胶号产品的工艺条件分别对应不同的硫化参数,产品质量的波动性较大,其一致性很难保证。只有通过实施信息化,才能促使公司的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过渡,才能适应橡胶密封制品的特点。
对于自身存在问题的认知,对于自己产品特点的了然,使青岛基珀公司的管理层在进一步的调研后,最终作出决定,创建信息化的橡胶密封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公司内部掀起一场管理革命,最大限度地解决公司长期存在的问题,使公司的管理水平实现全面升级。
他告诉记者,橡胶密封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一个高投资、高技术、长周期的复杂的系统,具体实施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带动全体员工顺利完成这一关乎公司命运的工程,公司董事长马小维先学先用信息技术,并因此成为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专家。同时,一大批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迅速地被培养起来。
时至今日,回顾公司实施信息化之初的情景,他都禁不住有些“后怕”。为什么?就因为这是一个高投资、高技术、长周期的工程,公司的身家性命几乎都“押”在上面,一旦实施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信息化实施成功后,马小维作过一番形象的描述———信息化犹如海上漂浮的冰山,看不见的90%支撑着海面上壮观的10%,而这看不见的90%,恰恰也是信息化实施者所要承受的压力。
人们欣然看到,而今,90%的压力已完全消融。2000年,青岛基珀公司酝酿信息化;2002年,公司开始实施橡胶密封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当年9月就被评为我市首批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2003年4月,公司又成为我市仅有的两家“山东省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之一。
有精确的数字表明,通过实施橡胶密封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司的订单执行率达到100%,产品设计周期由6天缩短到3天,库存数据准确率、生产
B
OM资料准确率和工艺路线准确率分别达到95%、98%和100%,电能消耗每年节省222597kWh。2003年,公司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13.99%,实现利税同比增长83.97%———有着这样的业绩,信息化当然功不可没。本报记者林刚记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