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育儿频道 > 育儿资讯 > 天天健康 > 正文
吸氧致盲 走近被"人工"制造的盲童
青岛新闻网  2004-02-23 09:34:31 《南方周末》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种因经验不足、训练匮乏或者人心冷漠而被忽视的疾病。

  在中国,由此已出现了大量本可避免的儿童致盲病例。其中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仅在9个月中,就至少出现了6个“人工”盲童。他们将生活在永远陌生而黑暗的空间中,眼球则会像干苹果一样萎缩下去。

  这些人工盲童的产生,无疑对有关医疗部门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素质提出了责问。

          吸氧,令他们坠入无边黑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尚未发育完整,如处于高氧环境下,视网膜血管收缩、阻塞,使局部缺血、缺氧、诱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改变。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穿过内界膜向视网膜表面发展并伸入玻璃体内,由于渗出玻璃体内血管机化,在晶体后形成结缔组织膜,因牵引引起视网膜脱离。

          时间窗,在无知无觉间关闭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在孩子出生4周至6周时发现,是治疗此病的最佳时机,治疗后,孩子的眼睛与常人无异。但可供治疗只有两周时间,所以又被称为“时间窗”,如果过了这个时间段,只有10%的治疗可能。“时间窗”一关上,孩子就坠入永远的黑暗。

  在子宫中,胎儿会经历美妙无比的塑造,依照大自然的调校准确的时钟,全身各个部分会同时生长,深具程序之美。在此过程中,眼球会逐渐发育,那些细小的血管由视神经乳头出发,像触须一样向边缘慢慢延伸,直到婴儿出生前一刻才抵达目的地。就像高级生产线上的汽车组装一样,当发动机被安置好了之后,轮胎也几乎会同时安装完毕―――这是完美的统筹学。但是,作为大自然的另外一种设计,早产儿必须面临更多的艰险。

  从医学统计的意义上说,早产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国,早产儿在全部新生婴儿中占有20%的比重。在我国,这一统计数字是10%,这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医疗条件落后一些,另外一半孩子夭折掉了。

  对于早产儿来说,眼部血管发育的后半段只能留在出生之后完成。为了抢救他们的生命,氧气必须使用,但正是用于救命的氧气,有时会导致眼部血管畸形发展―――在高浓度、长时间的血氧环境下,它们不再向边缘延伸,而是就地膨胀、变粗、打结,有时形成出血,形成一种可怕的牵拉力,最终会硬生生地把视网膜从眼底撕扯下来。

  这种被撕扯的痛苦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被准确描述―――承受它的都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婴儿―――当它发生在杨蔚依、刘维铧、李雨宸的眼球中时,他们只能昼夜不停、水奶不进、撕心裂肺地号哭。

  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黎晓新教授是国内的眼科权威之一,她说,即使是正常使用氧气,也不能排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但是,她强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医院科学用氧,就会大大减少病变的几率;如果对用氧的早产儿进行眼科监测,尤其是抓住出生4至6周的最佳治疗期,即“时间窗”,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对视力造成重大损害。

  “及时治疗,至少可以保住1.0的视力。”她说。

  瞳孔出现白点,即是病变进入晚期的征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5期,在3期之前,视力还有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挽救,4期希望渺茫,5期则毫无希望。 “时间窗”一旦关闭,孩子们就永远失去了复明的机会。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 站内检索

 ■ 精彩链接
青岛,扬帆2008
新视角看青岛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867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