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平安山东”的决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山东省成为全国最稳定最安全的地区之一。其中,安全生产是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要求,确保不发生特大恶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04年“平安山东”的主要目标是:事故死亡人数确保下降3.5%,力争下降5.0%;遏制重大事故,杜绝特大事故发生。
山东把今年确定为“安全生产落实年”。目前正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督促各地各部门坚决杜绝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为进一步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山东省政府组织8个督查组,采取包市检查的办法,对被查地区的隐患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对历次检查尤其是今年以来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重新进行梳理,凡是没有整改的,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责任到人,挂牌督查,限期整改。不允许工作出现漏洞和盲区,凡逾期未整改的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山东省安全生产工作已具备一定基础。近年来,山东抓安全比较重视实效。
事前严密监控。自山东省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以来,石膏矿采空区被列入重点治理范围,实行严密监控措施。如枣庄峄城区建立了区、镇、矿三级监测管理网络,镇政府成立由9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监测组,使用矿压观测仪器,24小时不间断监控,并建立台账,每天汇总情况,观测采空区顶板下沉趋势,由此避免了一起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去年5月20日晚,这里的吴林石膏矿井下采空区发生大面积冒顶。当时在冒顶区域内工作的有50多名工人,在其他井下工作的还有400多名工人,他们根据监控到的信息全部安全撤离。如果没有事先的严密监控,后果不堪设想。
消除重大隐患。滨州化工集团周边形成了农贸市场,甚至在相距四五百米的地带建起了民居,企业每天进出运载危险物品的车辆还要穿越城区,道路经常拥堵。安监人员多次去农贸市场实地勘察,乘运货车体验城区道路上的险情,写出报告,得到省领导的重视,强制拆除了附近乱搭建的门店,并投资1000多万元搬迁民居,调整了道路走向,避开了人口密集的城区。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比较周密的应急救援机制会立即启动,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去年11月14日,淄博矿务局淄川区昆仑镇奎一村页岩矿发生透水事故,他们紧急抽调六支救护队,先抽排积水,再清除坑道淤泥,从而保证了遇险矿工在井下存活。抢救工作组织有力,22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成功地避免了一起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山东省已连续两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下降。2003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3%,发生各类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6.3%和3.1%。
人民日报短评:安全生产要抓实抓细抓严
山东省提出建设“平安山东”,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从山东省这两年抓安全生产的经验来看,认真抓落实、不走过场是关键。他们突出抓“双基”(基层和基础)工作,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安全监管机构和网络逐步建立健全,认真查处整改了一批事故隐患,使事故连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安全生产是一项具体细致的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更不能走过场。事故的发生,往往就在人们不经意间。哪怕是对一个具体细节的疏忽,都会酿成大祸。抓安全生产,一定要抓实、抓细、抓严。
我国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差,许多地方安全生产无人管,安全隐患大量存在,更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具体措施的落实等来减少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落实责任,健全机构,一级抓一级,做到安全生产真正有人管,有人抓。这样才称得上抓实。
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安全生产第一线,指导督促企业和有关方面,认真细致地抓事故防范,不放松每一个环节,不放过每一个隐患。这样才称得上抓细。
这些年来,各地也没少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但一些地方检查出来的问题并没真正得到整改,事故隐患并没有彻底消除,以致事故最终还是发生了。查出了问题一定要改,发现了隐患一定要消除,严格把关,不留情面,一抓到底。这样才称得上抓严。
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抓实、抓细、抓严,安全生产形势就会明显好转。 (人民日报
2004年2月20日 第一版)
作者:宋光茂 彭嘉陵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