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国宝》的热播,使藏于故宫的珍贵文物再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曾经历经战乱和世事变迁的瑰宝,和平年代的故宫人是如何呵护的?日前,该剧顾问、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聂崇正就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三大部门严掌宝库
在《国宝》中,观众看到了第一代故宫人将浩若烟海的藏品转移到大后方的艰难;而在今天,故宫人又是如何保管、陈列以及外出展览文物的?
聂崇正介绍,目前紫禁城里的百万件文物主要由三大部门即古书画部、古器物部以及宫廷部掌管保存。古书画部藏有历代绘画作品近五万件,近千件系国家一级文物,其中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堪称“镇宫之宝”。在古器物部收藏着六十余万件青铜器、瓷器、漆器、珐琅、玉器、金银器等古代器物。此外,故宫里有很大一部分文物是明清宫廷遗物由宫廷部保管。
同六十年前相比,文物密封手段大致相似,不过现在用泡沫塑料替代了棉絮塞垫。1998年,国家修建了两万平方米的地下文物库,分门别类地存放着60万件文物,而它使用的红外安全监测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
文物需要拿出陈列或外出展览时有严格的程序。工作人员在确定展览内容后先挑选相应文物,列出清单,他们会给文物打蜡、去尘,甚至重新装裱,随后编写文物图录,拍摄细部特征,确定文物当前的“伤况”,当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就得制作专门的木箱,装箱空运。待展览结束后,所有文物要仔细盘查,重新记录“伤况”,清点后回到库房原来的位置。对此聂先生感慨道:“这种敬业精神和第一代故宫人一脉相承。”
国宝何以难得“见光”
参观者在故宫所见到的文物多是相对常规的文物,国宝级文物难得一见。既然故宫是国内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为何不能像法国卢浮宫那样常年展出《蒙娜丽莎》等稀世珍宝呢?
聂先生说,故宫文物全貌之所以不得显露,与其建筑结构、功能有很大关系。故宫原是古代皇帝的居所,规划时自然没有考虑参观的便利;而卢浮宫最初就是按照画廊和陈列室的模式建造的。
由于故宫本身即是一件巨大的文物,它既要承载展览藏品的责任,又要进行自我保护,确实很难两全其美。而且古代书画是手卷形式,质地比较脆,搬动次数越多,损伤也越大。为了让人们领略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故宫也定期调整展示内容,将地下库的文物与地面展室的文物进行轮换。尤其是字画和丝织品类的文物,出于防腐目的,也要定期拿出来“见光”。(田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