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保定电 (记者 王永奇)
本报1月18日以“近百万元的巨额工资拖欠,雄县有颗“欠薪毒瘤””为题报道了该县上千民工被恶意欠薪近百万元一事。不料,雄县为维护“自身形象”,竟然决定将本报当天报纸全面封杀,不准下发。而民工欠薪问题至今未见解决。
事件回放:工程坑了7批民工
1997年,雄县通过招商引资,确定由天津一家机电公司投资建设该县天雄温泉游泳馆工程。
7年多来,该工程更换了7批建设队伍。从最早的江苏南通民工,到四川、陕西的小包工头,再到秦皇岛第一建筑公司,至最后一批河南建筑民工,谁都没有拿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工资和承包款。秦皇岛第一建筑公司为这项工程垫资多达200万元。
一些被欠薪的外地民工、包工头几年来过年都不敢回家,住在温泉游泳馆讨要工资。据初步统计,该工程共造成欠款600多万元,其中包括上千民工工资总计近百万元。
1月14日,本报记者采访此事后,雄县有关部门先后找到本报记者、编辑部,四处活动,以封杀报道。因事实清楚,性质恶劣,本报拒绝撤稿。
封杀经过:县委指示邮局执行
1月18日,当得知此事见报后,县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当面指责记者,要求记者今后不要再到雄县采访。
一名被欠款的包工头告诉记者,他订的本报一直送到1月21日,但1月18日的报纸至今没有送。他询问投递员得知,邮局发行科没让送当日的《燕赵都市报》。同时,本报发行部也接到多起雄县读者有关1月18日报纸未送达的投诉。
2月2日,记者走访了雄县邮政局。该局发行科负责人说,这是局领导指示的,当天(1月18日)全县邮发的300份左右的《燕赵都市报》全都堆在仓库内。雄县邮政局局长杨振波告诉记者,他是按照县委有关领导指示要求办的,至于报纸上刊登了什么内容他并不清楚。
记者正在采访时,雄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章锁赶到县邮政局,他说是他让县邮政局扣押报纸的,这样做是“为了维护雄县形象”。
“毒瘤”再调查:问题解决遥遥无期
记者采访后,雄县随后一再表明:事情已经解决,民工已经得到妥善安置。然而,记者了解到的事实却是,县建设局给了两名反映问题的民工每人500元钱,让他们给记者打电话,说问题已经解决,遭到了两个民工的拒绝。
据了解,上千民工欠薪问题的解决目前还很困难。按照施工单位的协议,从第6批施工单位开始,投资方就变更为“雄县海联明珠大酒店有限公司”。2月2日,记者在保定市工商局了解到,雄县海联明珠大酒店有限公司2002年11月29日注册,注册资金为8300万元。2003年11月18日,该公司因未年检而被注销,而直到注销之日,公司实到资本依然为零。也就是说,这座欠款数百万元的游泳馆工程目前已经没有了明确的投资方。
那么,民工该向谁讨要工资呢?按照当地工商部门的注册表,被注销的海联明珠大酒店控股方为国有资本,即雄县政府温泉宾馆。而温泉宾馆因经营不善,许多职工的工资都出现了拖欠情况。
曾经主管温泉宾馆的一位县领导告诉记者,现在的问题仅靠一个部门已无法解决,只有县委和县政府真正重视起来,拿出一个整体可行方案,工程款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真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