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6日,满天低云。风也悲咽地叫着,试图要唤回人世间一个伟大的英魂。上午,当胶州湾咸涩的雾气渐渐散去的时候,胶州市营海镇前海庄的父老乡亲们怀着悲痛的心情,为他们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好子弟宋清森送空殡———不久前,在乘船远海作业时,为抢救落水船员,宋清森永远留在了冰冷的大海中,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团结协作的正气之歌。一
2003年11月下旬,宋清森与船长赵仕杰、杨宗春、张晓臣、杜俭侦、臧峰远等5人,驾驶着鲁渔0867号渔船驶离码头,到黄海深处捕鱼。12月5日,渔船行驶到青岛市东南80海里处104海区4小区。这里鳗鱼肥美,是一年中难得的好渔汛。那天清晨5时许,黄海上刮起了狂风,无边无际的大海顿时像开了锅,三四米高的巨浪砸向他们那艘120马力的木船,木船一会儿被抛向浪端,一会儿被跌落在谷底。
遇到风浪,船上的鳗鱼筒必须起网,才能确保把到手的鳗鱼收回船舱。于是,大家不敢懈怠,立即启动起网机拉绳拖网。但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刚到船上工作了两个月的雇员臧峰远站在船帮上拖网时,突遇一个巨浪,他脚底一滑,跌落进波涛翻滚的大海中。
险情发生后,宋清森迅速脱去衣服,抓过身边一根绳子,义无返顾地跃进冰冷的海水中,奋勇营救正在海中沉浮的臧峰远。靠近他后,宋清森腾出手来,把绳子系在臧峰远的腰上。然后拉着他一边游回渔船,一边大声吆喝伙伴们:“往回拽!往回拽!”船上的4个人一齐使劲,终于把臧峰远拖上了船。可正在这时,又一个大浪打来,一下子把已接近渔船的宋清森卷走了……“清森!清森!”船上几个人焦急地呼喊,可是任凭他们千呼万唤,回应他们的只有汹涌的波涛,宋清森的身影却永远地消失了。
从臧峰远落水到宋清森牺牲,约有一分钟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宋清森用生命的最后一个起跳,挽回了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写就了一段壮丽的人生!二
1978年,宋清森出生在胶州市营海镇前海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虽然是宋家唯一一个男孩,但父母对他一直不娇惯,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教育他做一个热心、正直的人。东邻宋团青听说宋清森遇难的消息,难过得一连几天都睡不好觉。他说,“清森就是一个好人,遇到街坊邻居有事,他宁可放下自己的活不干,也要先帮别人。”宋团青家中人手少,去年秋天,当他为晒粮而发愁的时候,宋清森来了,帮着他把玉米、花生背上房顶,晒干后又帮助他一袋袋地背到仓库里。
村里60多岁的宋锡花大爷去年春天在院子里要打一口井。准备工具时被宋清森知道了,清森便拿起自家的铁锨赶了过去帮忙,他跳进井里,一锨锨挖出土,又一筐筐提上来,一干就是三天。“吃水难忘挖井人哪!”宋锡花大爷每次打水,都会想起宋清森躬身挖土、浑身沾满泥浆的背影。
从小光屁股长大的同村同学宋玉涛回忆道:宋清森从小就是一个既善良又勇敢的人。他说,10岁那年,几个同学放学后在海庄小学附近一个水湾里洗澡,一个同学游到水湾中间忽然没劲了,在水里忽上忽下地沉浮着。宋清森便赶紧游了过去,一把抓住他用力拖上了岸。当时,宋清森也是刚学会的游泳,上岸后也被水呛地满脸通红。宋玉涛问:“你也刚学会游泳,怎么敢下去救人呢?”宋清森嘿嘿一乐:“没想那么多,当时只想把他救上来。”
宋清森曾勇敢救火的英雄事迹也广为流传。有一天下午5点多钟,他回到家后,看见邻居宋在风家中起火了,火苗正从房间蹿出屋顶。当时宋在风家一个人也没有,家门也上了铁锁。宋清森便连忙招呼爸爸,一块儿翻过墙去救火,他自己冒着屋梁断裂的危险爬上了屋顶,把瓦一页页揭下来。不停接过爸爸端来的水,朝冒火的地方泼去。一盆、两盆、三盆……终于把火扑灭了。宋在风家中的彩电、家具等全保住了。晚上回到家的宋在风看到屋顶黑乎乎的窟窿,再看看家中完好无损的物品,拉着宋清森父子俩的手感动地说:“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今天不是你们爷俩,我屋里的东西早变成灰了!”三
谈到宋清森的成长历程,人们还有一个共识:“鲁渔0867”渔船优良的环境,打造出宋清森这样的英雄。
对于出海打鱼的渔民来说,我们无法苛求他们有多么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被海风磨砺、被太阳曝晒,被打鱼的艰辛、劳累、危险所折磨,有的人可能会因此而麻木起来。
尽管有着与其他渔民同样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但“鲁渔0867”渔船上的五个人却依然坚守着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豪爽、仗义、富有同情心。船长赵仕杰说,我们辛苦地打鱼出海,当然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我们在挣钱的同时,也没忘记身上的责任和义务。这几年,村里交纳税费时,他们几个总是第一批把钱交上。1998年长江流域发大水时,船上的五人二话没说,每人捐了100元钱。赵仕杰说:“尽管每一分钱都滴上了我们的汗珠子,来得很不容易,但用到正地方,我们觉得值!”
今年秋天因为活太多,“鲁渔0867”渔船雇用了张应镇的臧峰远。今年22岁的小臧没有了母亲,船上的人都像兄弟一样照顾他,一块儿吃饭、一块儿拉网、一块儿玩笑。到了冬天,小臧缺少棉衣,几个人就凑钱帮他买了件厚厚的羽绒服。
1999年4月,渔民宋玉堂所在的鲁胶渔0404号渔船正在125海区5小区捕鱼。突然机舱内冒出了呛人的浓烟和长长的火蛇。当时海上风浪很大,风助火势,越烧越旺,船上的人用各种工具扑火都无济于事,只好忍痛弃船逃生。
那天,在远处海面上作业的“鲁渔0867”看见了海面上出现的火光,意识到海上出事了。赵仕杰便命令大家开足马力向出事渔船靠拢。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高速航行,他们赶到了出事地点。这时,0404号渔船已经烧得只剩下了船头,几个船员挤在摇摇欲沉的船头上非常危险。快救人!赵仕杰、杨宗春、宋清森几个人摆弄着渔船,几经周折终于靠上了船头。宋清森扬手扔过一条绳子,把0404号渔船上的船员顺利转移到了船上。春寒料峭,上船的船员冻得直打哆嗦,大家又脱下衣服,披在他们的身上。在他们驶离火船大约100米左右时,身后的火船突然发出了猛烈的爆炸声,整个船体腾空而起,炸碎的木板散落在海面上。被救船员同声说:“如果没有‘0867’的搭救,我们早就没命了。”
赵仕杰在接受采访时说:“出海人的心是永远连在一块儿的,我们救人从不图什么回报。宋清森兄弟为救人光荣地牺牲了,他永远是我们船上的骄傲。”本报记者梁学勇本报通讯员颜波赵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