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孙闻
(三)肚子成问题
在阿富汗生活和工作,首先面临的是肚子问题。所谓肚子问题又要一分为二:其一是用什么东西把肚子填饱,其二是用什么办法阻止腹泻。
我们到喀布尔的时候正值冬季,本来就物资匮乏的喀布尔,蔬菜供应更为紧张,而且价格奇高,每公斤黄瓜要价6美元。能买到的比较适合中国人口味、而且价格适中的蔬菜只有3样:土豆、洋葱、以及像苹果一样坚硬的西红柿。
由于地处高原,紫外线照射强烈,再加上连续5年大旱,使阿富汗出产的所有蔬菜水果都具备水分少、糖份高的特点,甚至还造就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土豆。据说阿富汗土豆是世界上淀粉含量最高的品种,内战前土豆曾经是主要出口创汇产品。有了这么好的土豆,再加上市场上还算丰富的牛肉,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一道名菜。
于是,正式入驻分社当天,我们精心炮制了一大锅″土豆烧牛肉″,就着大米饭吃了个饱。谁知当天夜里,我们哥儿仨就″不敢放屁,只因腹内翻覆″了,不停地穿梭于各自的卧室和卫生间之间。分社的3个卫生间同时满员的情况,当晚至少发生过5、6次。服用了3倍于正常剂量的黄连素之后,次日中午,我们3人的情况逐渐平稳下来。
哥仨一合计,很可能是牛肉有问题。于是,从冰箱里拿出前一天剩下的生牛肉,首席记者曹卫国一刀下去,我们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只见切口处密密地排着一溜十来个黄豆大小的囊尾蚴。打那天起,我们再也没吃过牛肉。
后来才知道,阿富汗市场上出售的肉类都没有经过任何卫生检疫。肉类产品上虽然也能看到一个类似于国内卫生检疫专用章的印记,但只是表明牛羊符合清真标准。
从第二天开始,我们就基本上以吃斋为主。待到″嘴里能淡出鸟来″的时候,我们会去市场踅摸一只活鸡,先煮,再蒸,最后上高压锅闷上个把小时,等吃到嘴里,这只经过各种办法严格消毒的鸡,已经只有肉的感觉而没有任何味道了。
即便如此,腹泻还是会不时光顾。经过反复论证、严格分析,我们发现罪魁祸首是当地市场上买来的大米。5年大旱几乎让阿富汗颗粒无收,所以,现在能买到的大米最新也是5年前出产的。这种大米原本已是土黄色,不法商人为了让它好看一点,会用牛油把它拌成金黄色。这种米做出来的饭,一开锅时窜出来的霉味能把人顶个跟头。
到喀布尔一个多月后,连续腹泻终于让每个人都掉了差不多10斤肉。大家都有些支撑不住了。于是痛下决心,动用出国时带出来的″战略储备″枣两箱挂面。对于这两箱挂面的用途,我们3人曾有过一个约定:用于″重大宴请″,或者某位同志生病时用来做病号饭。所以,最初一个多月时间里,只在新华社副总编辑薛永兴赴喀布尔主持分社成立仪式时吃过一包(500克)。
为了让有限的挂面发挥最大功效,当时的做法是每天中午吃挂面,而且3人只吃一包,晚餐仍吃米饭。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两箱挂面,让喀布尔分社在最艰苦的时候保存了战斗力。
挂面总有吃完的一天。暂时渡过肚子危机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就地取材,用土豆、洋葱和西红柿这″老三样″大做文章。一次,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的夫人马骅领着使馆几位年轻人来分社做客,我们奉献了一桌″老三样全席″,菜单如下:
头三道是凉菜:凉拌土豆丝、糖拌西红柿和老三样沙拉;跟着是几道热菜:醋熘土豆丝儿、西红柿炒鸡蛋、干炸洋葱圈、拔丝土豆、土豆丝鸡蛋饼、炸薯片;随后是一道老三样奶油浓汤;最后是一道甜品:巧克力土豆泥。
算下来当天一共做了11道菜,使馆的几个小哥们儿吃得不住点头,大使夫人的评价是:″新华社的同志生存能力极强。″
现在,最后一包挂面还放在分社厨房的柜子里,即使在我们仨有人高烧超过39度,也没有用它换取卡路里。它将作为新华社喀布尔分社″博物馆″001号藏品和″镇社之宝″永久封存,用于记录那段艰辛岁月。(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