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挺进西海岸”战略的带动下,开发区自我加压,创新求突破,招商引资工作一路高歌,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45个,实际利用外资7.99亿美元,同比增长69%。
盘点2003西海岸的招商引资工作,数字反映出的成绩自然让人欣喜,而细细品味,西海岸招商引资工作在这一年所表现出的日渐理性和成熟让人更加欣喜。
从“求量”到“求质”
细数2003年引进的外资项目不难看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开发区已不再一味追求外资项目的数量,而是更看重项目的质量,着力引进大项目、世界500强项目和高科技项目。2003年,开发区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2个,尽管在数量上只比2002年增长了30%,但总投资额和注册资金则是2002年的3.8倍和2.7倍,项目的规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其中,日本三菱、日立、美国
C
SX等企业均在西海岸首次投资。2003年,开发区引进过千万美元大项目52个,总投资24.4亿美元,占全区总额的86.5%,平均每个项目的投资额达4400多万美元,其中还包括4个投资额过亿美元的特大项目。
与此同时,开发区还积极依靠自身产业优势和龙头骨干企业,有选择性地开展招商活动,壮大主导产业,巩固产业集群优势。围绕钢铁机械制造,引进了邯钢涂彩板、太平洋货柜等重点项目;围绕家电电子产业,引进了日立空调、成门通信、光电科技股份等大项目;围绕石化产业,引进了丽东化工、桑尼路得石油沥青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建设,促进了产业聚集和开发,加快了西海岸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从“优惠”到“优化”
近几年来,开发区一直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跨越的根本动力。2003年,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2003年,前湾港疏港专用公路、同三线疏港连接线、嘉陵江路高架桥、嵩山隧道、唐岛湾综合治理工程、滨海大道黄岛段、黄王路拓宽改造等一大批事关西海岸长远发展的重点城建项目,相继建成或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些重大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西海岸的投资环境。据统计,2003年开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额达100亿元,增长47.9%。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开发区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050项减少到147项。去年8月份,开发区还建立了“超市型”行政审批中心,将30项行政审批事项和32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这个审批“超市”,集中统一办理。同时,对一些重点外资项目实行跟踪服务,推行了审批“专办员”制度,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中集集装箱、新都理光、海信日立空调等10多个大项目,都在这一年实现了当年审批、当年投产。
从“主导”到“指导”
2003年,开发区按照集约化、集群化的原则整合了全区的工业园区,形成了机械、高新技术、石化等“六大工业团地”,构建以大项目为抓手、大企业为龙头、产业链为媒介的产业体系。政府对每一个产业团地进行高标准配套,依靠大企业、工业园区进行招商,搭建招商新平台。
近几年来,开发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发挥区内企业的主体作用,促使招商引资逐步实现由以政府招商为主向以企业招商为主的转变。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逐渐转变角色,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环境建设、抓政策激励、抓工作调度上来,更多的招商任务则“下放”给企业来完成。目前,开发区依托海尔开发区工业园,引进了三洋电机、丰彩包装等项目;依托海信工业园,引进了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海信日立商用空调项目。
从“单一”到“并举”
2003年以来,开发区一方面围绕建设青岛大工业基地的目标,大力引进制造业项目,另一方面还紧紧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