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家山村(上)
阎家山村建于明朝初年,据记载:永乐年间阎氏四家由云南迁来山东,分别居住在青州、昌乐、莱阳和即墨。在即墨居住建村,因在山丘之上,故村名阎家山村。也有人考证,这里的“云南”是山西的“小云南”,因有文献记载:“晋,阎邑大夫,以邑为氏。”这里说的是春秋时晋国的阎邑大夫以邑名作为姓,故称阎姓始自山西。
阎家山村地处四方区北部,郑州路、周口路穿村而过,张村河、李村河在村东流淌。阎家山村现在居民一千二百多户,以阎姓居多,张、胡、辛也是大姓。现在的阎家山村既有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又有保留完好的老村舍。
阎家山,虽名为山,实际上只是一个丘陵,但山下张村河、李村河汇合处地势很好,几百年来,阎家山村就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农业村庄。
1897年德占青岛以后,为先解决饮水及其它用水问题,先在汇泉一带打机井取水,又在海泊河建水源地,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多,又在阎家山村北建了水源地,在这里打井14口,“一日之给水量,初为1800立方米,1916年增加到3000立方米。”在水源地工作的工人中多为阎家山村村民。日占青岛的时候,又去白沙河建水源地,仍有阎家山村的村民前往当水场工人。
日占青岛后,1921年建钟渊公大纺织厂(今国棉六厂),1923年8月工厂开工时有中国工人3400名,同时又建了富士纱厂(今国棉七厂),有中国工人1800名,这两个工厂的工人中都有许多是阎家山村村民。
由于自来水厂、纺织厂的建立,阎家山村村民中许多由农民成了产业工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成立胶澳督办公署,下设水道局管理自来水,在阎家山村建了水道局工人子弟学校。
鲁伯俊(1895年—1927年),原名鲁广德。父亲鲁佛民,初是国民党左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鲁伯俊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1925年来到青岛。当时他父亲鲁佛民任胶澳督办公署教育科科长,因而鲁伯俊谋得阎家山村水道局工人子弟小学校长职务。《青岛党史人物简介》中介绍说:“开始了联络工人,发展党员,建立党的支部的革命工作。他白天教小学,晚上为工人办夜校,附近李村水源地、钟渊纱厂等40余名工人前来参加夜校的学习。以阎家山村为基地,又伸向四方、沧口一带的工厂。……1926年,鲁伯俊在阎家山村先后发展了阎昌居、阎恒珍等5人为党员。建立了阎家山党支部,鲁伯俊任书记。”
阎家山村成了四方、沧口一带革命策源地,反动派当局到阎家山村封闭了水道局工人俱乐部和子弟学校,鲁伯俊因在前一晚已经获得消息,化装逃离了。
鲁伯俊在青岛期间曾协助关向应同志开展共青团的工作,他在胶澳中学读书的弟弟余修(解放后山东省副省长)就是这时加入了共青团的。鲁伯俊在青岛遭到通缉,他去了济南,在中共山东地下省委机关工作,后分管农民工作。1927年5月,军阀张宗昌大肆逮捕共产党人,5月鲁伯俊被捕,在济南千佛山下英勇就义。
(注:作者系青岛市图书馆退休干部)(明日请看“阎家山村(下)”)(本文另外感谢闫立明撰稿提供资料)
征集“老村庄”故事
要求作者以第三人称著写,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叙述青岛老村庄的人情旧事。网上投稿请发 z
angj@qing daonews. com,来稿请寄“青岛早报文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