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应届毕业生为找份好差事四处奔走时,不料求职场上又横空杀出个“海外军团”——两三年前去国外读大学的学生们,如今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香饽饽”变成“家常馍”,如今“海龟”中的待业者被人戏称为“海带”,他们的求职历程则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需要“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而个中滋味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坐在面前的李靖穿着时尚,谈话中时不时冒几个英文单词。2002年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后,他自费到法国留学,专业是酒店管理。去年7月份回国,本以为可以轻松找到个好工作,谁知至今没有着落。他称自己为海外归来的待业青年,简称“海带”,并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在留学生中已相当普遍。
“真是一言难尽啊!”说起这半年求职中的磕磕碰碰,他感叹道。
大多数的海外归国人员都会选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为大城市与国外的生活更接近。回国前,李靖就把目光放在了曾经度过四年大学时光的上海,但是投出的简历都石沉大海,与往年“海龟”吃香的情况不同,“海龟”早已不是香饽饽,用他的话就是“‘海龟’已经泛滥了”。
回国后,他决定到沿海城市发展,他先去家乡青岛的几家大型酒店面试,虽然人事部门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但是没有一家达成意向。“我第一次去一家酒店的时候,人事经理不在,秘书接待了我,她姿态很低,说我到他们那里大材小用、不胜荣幸之类的话,让我填了个表,登了个记,我就回家等消息。一个星期后我打电话去,接电话的人找了半天说没有我的名字,原来的人事经理已经离开酒店读书去了,他是新的人事经理,他又帮我登了个记,说很欢迎我这样的人才,到时会通知我来报到。又过了两个星期还没有消息,我自己去了酒店,没想到上次的人事经理已经被撤了,我的事情又不知道该由谁来处理了。”
一个月换了三个人事经理,李靖觉得有点背运。之后他又面试了五六家酒店,忙忙碌碌折腾了几个月毫无结果,“回国这么久了,很想早早赚钱,弥补留学的花费,也报答父母。”为什么找工作这么不顺利呢?他扳着手指分析原因:一是各个酒店相对完善,岗位没有空缺;二是这些酒店人员水平不需要那么高;三是他们害怕“海龟”人员工作会三心二意;四是自己缺乏工作经验。
对于一年的留学经历,李靖很直率地说“是‘快餐留学’,除了语言上的提高,专业上收获并不大。”这是当前很多海外留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想告诉海外留学生,要想在国内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做个有实力的“海龟”最重要。(李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