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农村教育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工程,人才富农已经成为青岛“人才兴市”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县为主”的办学思路,千方百计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围绕提高农村办学质量,开展合点并校等一系列体制改革,使得全市的农村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农村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农村各类人才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今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仍然面临很多难题,这表现在:一、农村教育发展相对薄弱,难以实现均衡发展和高水平、高质量提高;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仍然存在,受校舍、师资及学生就学愿望的制约,高中段教育实现全面普及面临困难,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不平衡现象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二、税费改革之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与发展现代化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学校正常运转受到影响,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标准不统一,来源不稳定。三、农村教育从办学思想到办学方法都存在脱离实际的倾向。
为此,市委、市政府正在努力打破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相伴随的城乡教育差距,并提出到2010年全市农村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农村教育工作作为整个农村工作和全市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思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村教育实现新跨越。编辑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