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日前重奖248名人才,而且首次包含“蓝领”。19名专家每人15万元奖励,技工首次拿政府补贴,令人羡慕。但是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重奖诚可贵,奉献价更高,而政府和社会对人才的重视最可珍视。形成风气就会形成潮流,重视人才就会赢得未来。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幸甚,社会幸甚。
曾几何时,唯学历论禁锢了人才的崭露头角。学历本没有错,而加上“唯”后,却把那些自学成才的人挡在了人才的大门之外。以此为标准,如果出了一个比尔•盖茨式的青年,创造了微软公司式的业绩,也不能算人才,因为他没有读完大学,没有大学文凭;设计了杨浦、南浦等大桥的桥梁专家林元培,也不能算人才,因为他只是中专生;更没有这次受表彰的“蓝领”一级司炉工阎伟礼的一席之地。显然,这将影响人才的发现、选拔、评价和使用,进而影响人才强国重大战略的实施。科学的大人才观,主要应看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
博士中多俊才,常人中也有能工巧匠、出类拔萃者。人才没有标签,知识要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是不是人才,是不是优秀人才,光看学历不行,重在实际能力,重在实际贡献。这样做了,就会多渠道地发现人才,就会“不拘一格降人才”,就会促使人们踏踏实实地在学习中增加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不再只盯着学历、以“捞文凭”成为成才的目标。
姜云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