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早报版面图 > A19 > 正文
青岛老村庄 沙岭庄(上)
青岛新闻网  2004-01-30 00:00:00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值得一提的还有生活在低层的能工巧匠,如安瓦匠、张铁匠、周皮匠。安瓦匠勤劳肯干,解放前,家家都有大炕,把炕盘得又好烧又节柴,没有一定的经验是不行的。当然换瓦砌墙对老安那更是轻车熟路,把山墙老安不用水平和吊线一样垒得又快又好。张铁匠打白铁可是不简单,什么样的东西,只要你说出来他就能打出来。他留下俩儿子,都学了前辈的好手艺。一个曾是四方机厂的高级技师,另一个还到化工学院给大学生上过多次钣金课呢。周皮匠以缝鞋为生,妻子给他打下手。俩人虽然生活贫困,却是相依为命。周皮匠1986年去世,没有几天老伴也撒手人寰,让人感叹不已。

  沙岭庄有四百多户,是个大村庄。每年清明节,各村都到沙岭庄打秋千,转秋千同时可上5个人,可谓盛况空前。过年时,各村都到沙岭庄举行踩高跷、划龙船、舞狮子比赛,至于为什么在沙岭庄,没人说得清。猜测起来,大概与其经济地位有关吧。

  沙岭庄还设有“同乐会”,负责大型的文体活动。由村里大户人家出资,过年时组织到有头脸的人家拜年。其中扮演旦角的演员最受欢迎,吃饭时都安排在正席。沙岭庄有王、宋、曹、毕、滕五大姓氏,历年移民非常多。其中王姓是因德国强占会前村而搬迁过来的。迁居沙岭庄的是王氏的9世孙。宋姓则是从杨戈庄迁来的,现在已传了8世了。滕姓和下四方村滕氏是一家。各姓氏形成一个圈子,就有了王家胡同、宋家胡同、曹家胡同、滕家胡同、毕家胡同等。村子有两条大路由东到西把村子分为3部分,这两条大路就是南街、中街。街上有商店、酒馆,街面铺有长方形石条的“车轨石”,方便拉地排车和独轮车的人力车夫。

  解放后,沙岭庄得到空前的发展,周围的工厂在青岛市是最多的。当工人的村民多起来,捕鱼的基本上没有了,但由于靠海,得天独厚吃海的还是很多。沙岭庄的蛤蜊闻名岛城,特产花蛤量大质优,肉嫩味鲜,为当地独有。蛤蜊挖回后,村民根本吃不完,就晒蛤蜊肉,碰上连阴天则放大锅烘干。后因工厂污染蛤蜊数量大大减少,味道也是差远了。1954年青岛化工厂发生氯气泄露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在村东很多人中毒,光孩子就十多个。工厂迅速把中毒的村民送进青纺医院,由于抢救及时,没有人死亡,但后遗症留下了,沙岭庄哮喘病人多,人所众知。在村东有一条通向第3粮库的铁道线,还建了月台。1963年大洪水,沙岭庄遭受灭顶之灾,大水把大部分房子淹没,关键时刻解放军赶到现场,抢救老百姓,先把人转移到月台上,由于水大硫酸坛子和玻璃容器四处飘荡,很多战士受伤。恰好又赶上大潮期,水不断上涨,解放军又帮助全村男女老少都转移到青纺医院礼堂,青纺医院免费提供医疗、食物和住处,使村民倍感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因国家基本建设需要,1958年经市政府批准,由用地单位的青岛化工厂负责在郑州路(阎家山村)和沙岭庄新村建起了新房,迁移安置住户。1963年,沙岭庄终于消逝。这是解放后青岛市第一个消逝的村庄。

  2000年,新沙岭庄开始改造,一片崭新的大楼替代了往日的趴趴屋。2003年新沙岭庄的市民开式搬进新居,新的生活又开始了。(注:作者系四方机厂干部)(明日请看“沙岭庄新村”)

   1970年笔者与外甥在沙岭庄新村

  合影留念。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天泰•奥园春节期间开通看房直通车
·梅艳芳精彩遗作 热销青岛购物网
·二中留英.澳预科班春季入学最后机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正在热招
·让你捧腹大笑的另类"西游记"(图)
·名牌贺岁 百盛时尚大赠送200送80礼
·北京交大MBA学历学位班热招中
·金锚牌超盘表 一芯两用一表难求
·火箭队推出啦啦队性感挂历(组图)
 

 相关链接:


 下一篇:

征集“老村庄”故事
 ■ 站内检索

青 岛 啤 酒
感品牌创造价值
百年青啤 盛世庆典
青岛晚报新E代
阳光海健身会所
健康 阳光 海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