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25日13时5分10秒,美国宇航局“机遇”号火星车第一次撞击火星表面。这是继“勇气”号于1月3日抵达火星之后,又一辆美国火星车成功登陆红色星球并开始探寻火星上水的证据。
“机遇”成功触摸火星
经过半年多的星际旅行,美国“机遇”号火星车终于在火星的“梅里迪亚尼平面”成功着陆。在其孪生兄弟“勇气”号目前受困火星的情况下,“机遇”号能否顺利完成使命显得尤为引人瞩目。
由于从地球到“机遇”号的指令传递时间长达约10分钟,因此“机遇”号当晚根据预设程序自动完成着陆。整个着陆过程与1月3日“勇气”号的着陆如出一辙。只不过“机遇”号打开降落伞的位置比“勇气”号高1350米,因为前者的着落地点在火星高纬度区。
被气囊着陆器包裹的“机遇”号火星车接近火星表面前,先是抛弃火箭巡航推动器,然后进入火星大气层、打开降落伞,膨胀气囊、点燃制动发动机、自动断开降落伞绳索,最后是第一次撞击火星、弹跳、翻滚直至落稳。在第一次撞击的数据传回位于洛杉矶帕萨迪纳的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之后,实验室内顿时响起欢呼声和掌声。
宇航局深空网络通讯任务经理潘天佑介绍,“机遇”号最终落稳时,其着陆舱的侧面朝下,科学家正在向“机遇”号发送指令,让其调整为基座向下。
“机遇”号火星车所在着陆舱的形状有点像金字塔,有3个侧面和1个底座。1月初,“勇气”号着陆时则幸运地以基座向下落稳。潘天佑说,他在“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的过程中非常紧张,但是此次登陆成功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
此行肩负
寻水重任
寻找水和生命,是当前火星探测的首要目标,火星上是否有水直接关系到能否发现生命。早先的研究表明火星上是有水的,但这些水是零星存在还是大范围分布,却一直没有充分证据。“机遇”号的主要任务是对其着陆的梅里迪亚尼平面进行探测,并确定这一地点过去是否有过液态水从而有可能适合生命持续生存。
“机遇”号还将在火星上寻找赤铁矿,此前围绕火星运转的其他探测器已经发现这颗红色星球上的梅里迪亚尼平台富含赤铁矿。
它比“勇气”稍逊
美国宇航局说,在机遇号的气囊保护的着陆器落到火星表面之上并打开之后,火星车将从着陆器里爬出,然后拍摄全景照片。随后,火星车将开到预定地点,在今后90天中执行野外考察。科学家说,“机遇”距离“勇气”号1.062万公里。
“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计划总共将耗资8.2亿美元,它们的探测使命初定为90个火星日(1个火星日是24小时37分钟),每个火星日能行进39.6米。两辆火星车均装备了一架全景照相机、一个能对岩石作近距离拍摄的照相机及一个能深入研究岩石和土壤构成的钻子。“勇气”号火星车则装备了更多尖端仪器,如具备红外探测能力的微型热辐射分光计等。
梅里迪亚尼平原
尽管“机遇”降落到了红色星球上,它的着陆点却少有红色尘土。据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在参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现场转播时所作的解说,“机遇”号降落地点被称为梅里迪亚尼平原,这一地方几乎没有飞尘,有可能含有水、火山或其它液态物体,是原始生命存在的理想地点。科学家还指出,梅里迪亚尼平原有丰富的灰赤铁矿,这种矿物质通常在海洋或火山等富含水的环境中形成。
“机遇”号
碰上“好天气”
根据中国科学家对太阳活动的检测和预报,未来一周的空间环境良好,非常有利于进行火星探测活动。
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对未来一周内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太阳
X射线以及太阳紫外线辐射等数据的分析认为,未来一周太阳不会发生强烈的扰动,非常有利于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的登陆。
火星探测器在沿途会受到很多恶劣的空间环境。另外由于火星空间缺少地球空间所具有的磁层的保护,没有了这层有力的盾牌,威力无比的太阳高能带电粒子会长驱直入地打到火星探测器上,不但会中断探测器向地球传回信号,还会使火星探测器发生故障,因此太阳活动的影响是火星探测器能否出色完成任务的主要因素。
1962年11月,苏联向火星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1号”。40多年来,苏联、美国、日本和欧洲共计划了30多次火星探测,其中三分之二以失败告终,而成功抵达火星的探测器则向地球传回大量有关火星的数据和图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
2003年,美国“奥德赛”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火星表面存在大量氢元素,科学家推测火星上可能存在大量冰冻水。俄罗斯专家也发现,火星高纬
度地区约50%的土壤含有冰冻水,据此推测火星上曾一度存在生命。
1月23日,欧洲航天局称,正在环火星轨道上运行的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这些冰冻水部分裸露在火星表面。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火星地球大“比拼”
火星距离地球1.9亿公里。与地球相比,火星的质量小于地球质量的1/9,半径仅为地球半径的1/2左右。但火星在许多方面与地球较为相像:火星的自转周期(24小时39分22.6689秒)几乎与地球(23小时56分4.09秒)一样,1个火星日只比1个地球日长41分19秒;火星自转轴的倾角也几乎和地球相同。因而,火星也有四季变化,气温比地球低,生存条件仅次于地球。火星与地球明显不同的是,火星的公转周期几乎是地球公转周期的两倍,所以,火星上每个季节要持续6个月,而不是3个月。
火星是唯一能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的类地行星。通过望远镜,火星看起来像个橙色的球,随着季节变化,南北两极会出现白色极冠,在火星表面上能看到一些明暗交替、时而改变形状的区域。空间探测显示,火星上至今仍保留着大洪水冲刷的痕迹。科学家推测,火星曾比现在更温暖潮湿,可能出现生命。
“机遇”号:机器人“地质学家”
“机遇”号与1月4日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是一对孪生兄弟,被科学家们亲切地称为机器人“地质学家”。
“机遇”号能像人一样环顾四周环境,寻找有价值的探测目标,走上前去对岩石等敲敲打打、搜集数据,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机遇”号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千克。它有自己的所谓大脑、颈、头、眼睛和手臂。
它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约2000万条指令的计算机。“颈”和“头”是火星车上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距火星车轮子底部高度约为1.4米;“眼睛”是一对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有了它们,火星车能像站在火星表面的人一样环视四周。
当“机遇”号发现值得探测的目标,它会以6个轮子当腿,运动至目标面前,然后伸“手”进行考察。火星车的“手臂”具有与人肩、肘和腕关节类似的结构,能够灵活地伸展、弯曲和转动。
它携带着多种工具。工具之一是显微镜成像仪,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另外还有穆斯鲍尔分光计和阿尔法粒子
X射线分光计,可以用来进一步分析岩石构成。还有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的工具,能在火星岩石上打出直径45毫米、深约5毫米的洞,为研究岩石内部提供方便。
“机遇”号依靠餐桌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在理想情况下每天最多可在火星上漫步20米,它的观测预计持续90个火星日(相当于地球上的92天)。
当“机遇”号的讯号顺利传回地球时,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火星着陆系统总工程师、华裔科学家李炜钧与同事兴奋相拥。在这一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项目中,他参与了指挥调度。
华裔女科学家谈继华则担任“机遇号”的飞行指令部副主任。她表示,“机遇号”从进入火星大气层、打开降落伞、接触火星地表的弹跳、静止,到传回成功着陆的第一次讯号,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在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已超过十六年的华裔沈毓贤说,单单在该部门的华裔通讯专家即有60余人,因此华裔科学家对“勇气号”火星探索之旅的贡献应是难以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