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刚过去的2003年,是崂山区励志图新的变革年、希望年,新一届区委常委会带领干部群众,围绕打基础、解矛盾、搞规划、定规范、谋发展,全面展开崂山新一轮创业,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去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51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97亿元,增长23.8%,列各区市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94元,增长8%。
坚持一切从崂山实际出发,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区委常委会紧紧围绕培育具有崂山特色的强势产业和经济增长源,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新路子,研究确定了把崂山构建成青岛区域性“五大中心”和“四型城区”的战略目标,并集中展开了对规划滞后、政策缺位、机制体制、发展空间、发展秩序、基础设施配套等一系列发展“瓶颈”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整肃风气、化解矛盾、狠抓落实,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坚持以构建区域性高新技术、旅游度假、现代商贸、高等教育、节庆会展“五大中心”为重点,千方百计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和竞争力。一是组织全面展开高新区“二次创业”。全年用于高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1亿多元;新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12个,总投资可达12亿元以上。二是借助外资、外智、外力求发展,通过组建招商机构、出台招商政策、建立目标机制、强化政务服务,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比上年翻一番。三是全面推进以旅游、节庆、会展、商贸为带动的第三产业。随着一批商贸大项目的签约入驻,三产增加值占
G
DP比重达到25.3%。四是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化新型农业,在农业观光示范、杂果采摘体验、花卉种植交易、茶叶采摘加工等方面开建了一批新项目,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坚持以“四型城区”为建设方向,围绕青岛“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大框架,高标准地展开了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建设、经营、整顿和管理。一是打开规划滞后的“瓶颈”,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和机构,编制完善了各类分区规划、控规详规和专项规划,全区控详规覆盖率已由年初的43%提高到84%。二是打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的“瓶颈”。以中心区、产业区路网、管网配套和热电、排污、水库等为重点的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总投资达10亿元以上。三是在村庄的组团式开发改造上“破题”,确立了“城中村”、“山中村”的改造思路和建设模式,高水平完成了“四姜一湾”整体改造建设规划,特别是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开拓未来的原则,通过与项目公司谈判,对麦岛片区旧村改造项目合同进行了重大调整修改,春节后可全面启动。四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土地批租、违法建筑、非法采石、村庄改造失范无序和环境卫生脏乱差为重点的“五项治理整顿”,在规范发展秩序、法制秩序、市场秩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结合国土资源部对崂山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总结教训,深入整改,全力查摆纠正各类违法行为,将对违规违法的经营性土地进行重新评估,补交差价或依法收回。同时,对16万平方违法建筑进行了依法拆除,使土地、城建秩序逐渐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本报记者钱卓通讯员栾绍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