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前所未有的“火星热”在升温。
这一切,都缘自一颗名为“勇气号”的火星探测器。自1962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以来,三分之二以失败告终,终于,幸运的“勇气号”在人类百折千回的探求之后,登上了那颗并不“遥远”却一直神秘莫测的星球。一时间,举世瞩目,人们最关心的是,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勇气号”能否在胜利完成着陆使命的同时再进一步,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在众多仰望的眼睛中,有一种眼神最为急切。她的名字叫索菲•考利斯,一个9岁的小女孩,正是她为这两架代表人类光荣与梦想的火星探测器起了名字,从1万个方案中脱颖而出。
据说,在索菲的心目中,一直有个飞天的梦想。在美国、在俄罗斯,在中国,这样的孩子还有成千上万。他们从小就对宇宙产生了兴趣,喜欢探究“为什么”,不然,他们怎么会对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事情表现出如此高的热情?我不知道,在那一万份应征方案中,有没有黄皮肤、黑眼睛的孩子;我只相信,那一张张采自火星的照片,会给孩子们留下多么难忘的印象。可别小看这些,条件一旦适合,科学的种子必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这是科学的魅力,这更是一次成功的科普。在关注与参与中,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了解了火星;在重大科技事件发生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国民更高的整体科学素质,它是托起“勇气号”的发射架。
最近,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寒假征文正在岛城进行,主题便是“登月梦圆”,短短几天就收到了1万多份应征稿件,航天科技再次在岛城的孩子中间引起强烈的共鸣。于是,我真的有点着急,盼望着赶快奔向2020年,让中国的“索菲”亲眼看看火星的脸。
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