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
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做到在认识上有新高度,在思想上有新解放,在工作上有新成效。
坚持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理论思考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完整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主观世界。
坚持把理论学习和推动实践紧密结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引导各级各部门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认真解决好想不想干的精神状态问题、敢不敢干的思想观念问题、会不会干的发展思路问题、能不能干的工作作风问题。努力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落实到党委、政府制定实施政策、决策的工作中,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
注重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和素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努力培育自己的政治信仰、政治品格和政治素质,并结合对各类知识的学习,认真思考事业要求、自身能力、工作水平、人生道路问题,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做深入学、持久学和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
加强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群众的宣传教育,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社区、进村庄、进学校、进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推出一批重点研究成果。
抓好第一要务快经济发展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三件大事”,突出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三个关键环节,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科技创新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3∶52.7∶40。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城市大工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品牌和城市功能组团建设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广“九联模式”。加快郊区工业化进程,培育“南山集团”式的龙头企业集团。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城镇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安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对区市的扶持力度。五个县级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
突出产业集群建设。制定四大产业基地布局及产业链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家电电子产业群、石化产业群、汽车产业群、造船产业群、港口经济产业群等五大优势集群。发挥大企业和知名品牌的优势,积极配合大企业抓紧制定并实施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制定名牌战略实施方案,推动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大企业集团集聚。加强后备大企业建设,形成梯次发展态势。加大主体大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抓好15个投资过10亿元、6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推进投资过亿元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50亿元。
大力发展都市经济,提升服务业水平。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加快极地海洋世界等23个龙头项目建设,建设国际海滨度假城市,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5%以上。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年内引进1至2家内外资股份制银行和金融保险机构。改善城乡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
(二)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积极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开放式多元化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改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中小企业国有资本退出和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妥善解决企业改革成本和人员分流安置问题。对资产经营公司进行分类改革,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建立新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加大培养本地民营企业和引进外地民营企业力度,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0%。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制定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大力启动民间投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规范发展土地、资本、人才、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强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设“诚信青岛”。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加积极有效地吸引国内外资本,不断扩大出口,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能力。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10%。
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突出抓好对韩、日、德、美等重点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招商;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四大工业基地建设,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突出大企业招商,推动名牌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推进跨国公司通过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突出奥运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加大奥运项目推介力度;突出服务贸易招商,制定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总体规划和实施纲要。加快园区整合步伐,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功能优势,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发挥对全市对外开放的示范带动作用。
努力扩大出口。出台扶持出口政策,培植出口大户,充分发挥跨国采购促进中心、出口加工区、前湾港国际物流园大规模进出口的优势,建立稳定增长的出口体系。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贸易服务体系。
(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企业为主体,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塔型研发体系。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重点实验室为重点推动源头创新,以大企业研发机构为重点推动工艺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加快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软件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完善配套体系,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推进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按照“滨海软件产业带”框架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紧密结合,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
(五)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进一步深化过渡性就业和培养“小老板”等成功做法。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人员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体制,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成综合劳动力市场,建设青岛市高级技校,为促进就业提供保障。全年实现就业9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制度。认真完善医疗、工伤保险政策和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加补充养老保险。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引导企业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解决企业欠薪欠费问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做好“三条线”衔接。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和社会保障,解决农村特困家庭生活问题。
优化城市布局加快城市发展步伐
优化生产力布局。按照市内四区、西海岸、东海岸、胶州湾北岸、城郊区五大“方阵”齐头并进的格局,进一步完善生产力布局,突出产业特色,通过区域分工、发展产业链将生产力布局与区域布局、行政布局调整紧密结合起来。西海岸包括黄岛、胶南等区域要在构建新经济重心中确立中心地位,发展临港工业和临港服务业;东海岸包括崂山、即墨等区域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食品饮料等轻工业和旅游经济;胶州湾北岸包括城阳、胶州等区域要发展出口加工贸易、机械制造及配套服务产业,成为全市第二个物流中心;城郊区包括莱西、平度等区域要大力发展郊区经济,实现由农业型向综合型转变。市内四区要大力发展休闲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培训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城市时尚魅力。
按照“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大城市框架,全面落实城市建设七条原则,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坚持规划先导,完成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编制,修订完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区建设用地控规覆盖率达到100%,高水平规划设计滨海一线城市组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北城区协调发展;搞好市区河道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设施建设,研究解决青岛后备水源问题。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数字青岛”,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大规模植树造林,加快道路、山头、河道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快建立排污总量控制体系,重点保证奥运赛区及近岸海域水质达标,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
积极推进奥帆赛筹备工作。全面实施《青岛奥运行动规划》,明确各单位责任,加强督促协调,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搞好奥帆赛基地整体规划设计,完成北海船厂搬迁工作,积极开展奥运场馆建设融资,进一步加快奥帆赛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为确保200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奠定坚实基础。尽快建立完善赛区海水质量、水文、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加大奥运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办成功奥帆赛”活动,办好奥林匹克文化节,促进奥林匹克文化与知识的普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健全疾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改善乡村卫生医疗条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贫困农民实行医疗救助。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老龄工作,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深化体育改革,提升竞技运动水平,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青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创建“平安青岛”为龙头,全力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全、信访安全和生产安全,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安宁的外部环境。
全力维护政治安全。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感和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加强隐蔽战线的斗争,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确保社会安全。健全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综合治理、民事调解、司法、治保组织建设,健全“三警合一、六员协防”打防控一体化体系,完善军警民团结协作维护稳定机制,着力提高对社会治安的动态防控能力。全面提高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城区90%以上的街道和社区、农村80%以上的镇(街道)和村庄达到平安创建标准,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平安的城市之一。
确保信访安全。切实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生产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日常安全监督监察,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坚持依法治市。加强地方立法,严格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推行执法责任制,维护司法公正,搞好法治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公民有序参与的法律程序和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项听取各方意见制度,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坚持问政于民、听政于民、议政于民、自觉接受监督于民,办好“市民月”等市民议事活动。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搞好厂务公开。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创新方式方法,突出市内、国内、境外和网上四个重点,全面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努力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突破,争取进入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大力培育青岛城市精神。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着力塑造以“诚信、博大、和谐、卓越”为核心理念的青岛城市精神。把培育城市精神的过程变为全民共识、全民实践、全民提高的过程,努力形成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城市文化氛围。搞好宣传教育和引导,通过深入开展城市精神市民践行活动等形式,把城市精神融入每位市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怀和行为规范。
围绕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强精品创作,发展特色文化,搞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做好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境外宣传推介力度。完善新闻发布制度。重视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
把城市文明、人文奥运和城市管理紧密结合,打造城市文明形象。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道德约束紧密结合,宣传教育与严格管理紧密结合,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和军警民共建工作深入开展。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城乡联动、资源共享和整体推进。
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目标,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建立社区大学,构筑市、区、街、居四级教育网络,形成社会化、开放式、广覆盖的市民终身学习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和科技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
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领导班子、机关公务员队伍、党员企业家队伍、人才队伍等各类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抓好领导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在职自学以及考学、述学、评学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拓展培训渠道、培训内容,扩大干部培训规模,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与沟通,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市委常委会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重大问题决策票决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团结意识、纪律意识和廉政意识。努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成为具有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干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探索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抓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做好村委会、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准备工作。推动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抓好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做好国有资本退出企业党组织领导关系属地管理工作。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教育广大公务员牢固树立民本民先、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服务质量、绩效管理等理念。深化“五项工程”改革,深入推进“四型机关”建设,重点加强党政机关各部门中层处室、科室建设,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强化监督约束,破除“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落实密切联系群众、调查研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扶贫帮困和民主评议等制度。
加强党员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队伍建设“111”计划,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业家政治素质培养,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加大在党员队伍中选拔培养企业家力度,扩大党员企业家队伍,更好地发挥企业家队伍的作用。
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人才资源,建设人才高地。着眼人才队伍的多元化,实施引才工程、育才工程和用才工程,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有利于形成移民状态的人才政策和拴心留人的创业环境,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等配套改革,不断提高人才高地密集度。
强化监督检查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切实加强领导,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纪律监督和绩效考核监督,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推动市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强化法律监督。大力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提高发现查办职务犯罪的能力。结合案件查办工作,加强对全市干部队伍的警示教育。
强化纪律监督。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理想、纪律和廉政教育。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外出报告、述职述廉、廉政谈话和对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廉政培训等制度。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坚决制止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事项的监督检查,坚持纠建并举,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实行廉政建设综合治理,加大治本力度。落实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
强化绩效考核监督。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真研究设置考核目标和内容,重点考核工作业绩,从源头上确保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最大限度杜绝弄虚作假和盲目攀比行为。加大日常监控考核力度,吸引社会公众、舆论等参与评估,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性。加大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将绩效考核成绩与干部的使用紧密结合,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绩效考核监督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