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年内发表29篇 S
CI收录论文,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建方方教授的确做到了。
2003年建方方教授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 S
CI收录论文29篇,其中第一作者26篇,第二作者1篇,第三作者2篇。一年发表29篇 S
CI收录论文,这与2002年该校年发表 S
CI收录论文总和持平,在我市高校科研工作者中也实属罕见。1999年,建方方教授在南京学习期间,就曾经以
S
CI收录论文在全国排名第13位,在江苏省排名第1位,在全国材料学学科排名第2位,并因此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誉为“中国
S CI收录论文高产作者”。2003年建方方教授又发表了29篇 S
CI收录论文,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论文被 S
CI收录创了新高外,建方方教授还有两高:一是仅依靠“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基金资助,在2003年内就已发表了18篇
S
CI收录论文,成果产出比高;二是影响因子最高。建方方教授的论文《新颖双皇冠状金属冠醚镍簇化合物》发表在影响因子8.0以上的《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这也是近些年来中国学者在化学学科上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本报记者赵笛本报通讯员曲明)
相关链接:科学引文索引, S cience Cite Index,简称 S
CI,是国际最有影响,最为通用的科学检索工具。 S
CI的选刊原则很严,一旦期刊被选中,则其中的文献都被作为数据库。自从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受国家科技部的委托,每年都对被
S CI收录的论文单位和个人进行统计和排名,引起了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极大重视和关注。 S
CI收录的论文的多少已成为评判一所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科研绩效评估时,被 S
CI收录的论文数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很多高等院校都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能在 S
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作为国际重要的检索系统, S
CI也是评判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一项标志。中国近些年在世界科技领域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S
CI收录论文在世界的排名也由1995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的科技论文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