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日报版面图 > 13 > 正文
市郊扬起文明风帆
青岛新闻网  2004-01-12 00:00:00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波澜壮阔的文明浪潮不断洗涤着人们的观念,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而由此喷发出的巨大能动力,又支撑着农村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市郊扬起文明风帆

  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基础是人的素质现代化。近几年,我市市郊城市化的迅速升温,便得益于农村文明进程的拓展,得益于群众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

  最近,记者在即墨市青钢农场看到农场村自己编写的《赠君忠言》一书。说起编书的原由,村干部向我们介绍,这个农场村的村民来自全国3省28县市,村里130户中有100多个姓,人称“百姓村”。过去这里的治安秩序很乱,各种矛盾突出。为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村“两委”便将《新编家庭伦理三字经》等编印成这本书,每户一册进行学习,村干部还以此为教材在每月两次思想道德学习会上宣讲辅导。看似简单的一本书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德治村的实施使青钢农场村由乱到治,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山东省明星村庄。

  如果说一本书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那么有一首歌也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形象。2001年3月,即墨市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决定创作道德组歌。他们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青少年教育等方面,在当地广泛开展了群众性道德规范歌词的征集活动,在1270多篇征文中几易其稿,反复修改,终于创作出以《社会公德歌》、《职业道德歌》、《家庭美德歌》和《青少年道德歌》为内容的道德建设组歌。这些歌曲结合当地的特点,既包含了传统美德,又体现了时代主旋律,弘扬了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

  《道德组歌》的出现以独特魅力改变着即墨人的思想,调整着即墨人的行为,展示出即墨人的形象。以后,《道德组歌》如同一枝带露梨花,唱响全市,成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名牌。

  其实,如果细心追寻文明进程的轨迹,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波澜壮阔的文明浪潮不断洗涤着人们的观念,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而从此迸发出的巨大能动力,又支撑着农村城市化质量的提升。

  过去,入土为安是农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土葬风俗浓厚,而现在,崂山区、胶州市等地正在兴起海葬,他们定期参加市民政系统组织的“魂归大海”活动,让亲人的骨灰承载着灵魂回归海洋。过去,到了农闲季节,许多农民热衷的娱乐方式是喝酒、赌博。而现在,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科学知识成了大家的必修课。过去,农村的道路两侧、大街小巷中写着“少生孩子多养猪”、“此地禁止大小便”等蹩脚口号,现在代替它们的是求发展、求振兴、求进取的警示标语。过去,到各市区去采访,传入耳畔的都是浓厚难懂的地方话,而现在说普通话、用普通话已成了农村干部的一种时尚。

  是的,无论是思想观念、环境面貌还是行为方式、娱乐方式,广大农村的这种变化鲜明而迅速,处处使人惊讶而振奋。而出现这种可喜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持久开展。

  虚工实做,强化硬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胶南市先后实施了街心公园绿化、城区街道亮化、风河综合治理、市区污水处理等项建设;城阳区则以建设园林生态城区为重点,营造出“人在花园里,城在绿树中”的园林生态景观。同时,农村各区市按照“路、水、树、街、室、栏、家”七方面,集中清理了“脏、乱、差”现象,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倡导了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目前,我市已有119万农民在城镇务工或经商,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全市坚持了“建城”与“塑人”并举,把培养市民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入实施。目前,各重点小城镇普遍开办了“市民文明学校”,针对城镇居民和外来务工、经商的农民编写教材,深入进行政策、法律、道德、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各地还广泛开展文明城镇、文明村庄、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民、文明老人、文明媳妇、文明青工、文明个体经营户等创评活动,引导广大居民自觉摒弃小农意识和陈规陋习。城阳区在“市民意识”的教育中,以家庭文化“五个一”(一个书橱、一百册图书、一份报纸、一幅字画、一盆花)建设为载体,丰富家庭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市民意识。

  为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全市还先后改建、扩建农村中小学校744所。同时,以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为龙头,以培养科技示范户为基点,发展和建立城乡科普网络,去年以来,全市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20处,参加培训的农民达61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近百项,为小城镇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近年来兴起的广场文化,也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他们自发组织起的秧歌队、锣鼓队、健身舞蹈队等,成为近年来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专业和业余文艺队伍5000多支。日趋活跃的文化生活,使农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成为历史。本报记者梁学勇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招商银行网上自助缴费 轻轻松松
·二中留英.澳预科班春季入学最后机会
·名牌贺岁 百盛时尚大赠送500送310礼
·北京交大MBA学历学位班热招中
·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硕士预科热招中
·佩内洛普惊艳亮相《最后的武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正在热招
·海尔电视:开启数字DVI,告别模拟VGA
·金锚牌超盘表 一芯两用一表难求
 

 相关链接:


 下一篇:

RG0109QL.TIF
 ■ 站内检索

青 岛 啤 酒
感品牌创造价值
百年青啤 盛世庆典
青岛晚报新E代
阳光海健身会所
健康 阳光 海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