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走在延安一路上,望着“灰姑娘音乐时间”曾经的工作室,我们唱着郑钧的“灰姑娘”,想起了当年收听时的时光。
不知不觉间,发现都市上空的电波多被“卖药的”占据了,很留恋电台直播刚开始的那个时节。那时的音乐很好听,无论是一般流行歌曲、摇滚乐还是其他。就在自己一面沉醉于北京音乐台、杭州、郑州等电台的原创音乐栏目,一边慨叹本地此方面是一片空白时,一个叫“灰姑娘音乐时间”的原创音乐栏目,很低调地诞生了。
我这里说的原创不是挑上几首歌,加几句串台词就组成的栏目。多年以后,才真正感受到让我着迷的是那些隐身于歌曲、乐曲后的思想。那时我就喜欢上了“灰姑娘音乐时间”的专题“在路上”。它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试图在另类流行音乐与文学作品之间形成一种组合。
我们这座城市的路曲曲弯弯,本来就很容易使人产生遐想,而我和朋友们常常在弯弯的路上谈论“在路上”中的歌和主持人在青岛很独特的音调风格。中山公园的凉亭内、海水浴场的沙滩上,当说到青岛音乐时,我们总是谈起“在路上”。
不管是展示一种状态,还是带有少许哲学意味,“在路上”这个名字都丰富着城市的滋味和爱乐人的感受。
作为倾听者,我也感觉“灰姑娘音乐时间”有其相当的局限性,在从无到有的喜悦中,这些就被忽略不计了。
因为有了这个栏目,外地爱好音乐的朋友来青岛,我也可以以此为媒,奉上啤酒海鲜,在我们城市的饮食特色和音乐的自留地里,套用句俗语,构成的风景别致且靓丽。
因为有了这个栏目,走出青岛时,我可以把它当作融入其他城市爱乐者队伍的“介绍信”。因为在音乐讨论中,他们注重的不是你那里播多少歌曲,而是你那座城市对音乐的阐述能力。也许是因青春而狂放,在路上的相逢因此而更加亲切。
还是因为有了这个栏目,作为一个对音乐非常喜爱的文学爱好者,我从这里找到了沟通的桥梁,尽管现在看来有些肤浅。在此之前,青岛台曾有一个“海洋浪花文艺小专栏”,曾在此方面有所尝试,但很快这个栏目被撤消了。有意思的是,从几年前开始,“灰姑娘音乐时间”也听不着了。不知现在怎样?
几位朋友对这一栏目的回忆再一次证明,音乐,无论流行与高雅,对喜爱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力量。我们期待着更有力量的栏目在我们这座城市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