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晚报版面图 > a14 > 正文
追思英若诚不用眼泪 告别仪式昨日举行
青岛新闻网  2004-01-10 00:00:00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晚报讯 依然是熟悉的排练场,依旧是那曲曾在《上帝的宠儿》中无数次响起的《安魂曲》,昨天,英若诚又“回”到了他艺术人生的起点———北京人艺。在这里,他从来都是当然的主角,是“英大学问”,是“平民艺术家”,是“高层次的文化使者”,但这一次,他却成为了倾听者。排练场正中悬挂英老绽放安详笑容的照片。

  这是一场没有眼泪的追思会,朱琳、郑榕、苏民、林兆华、朱旭、濮存昕、任鸣、梁冠华、杨立新、徐帆等悉数到场,虽然情感脆弱者说到动情处都会哽咽片刻,但大家都时刻提醒自己尽量不让眼泪掉下来。用苏民的话说:“英老生前不喜欢悲悲切切的场面,他说话不幽默一下,他就觉得不过瘾。”也正因如此,大家不约而同回忆起了英老一些有趣的生活片段。

  苏民说:“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一批好事之徒成立了‘废话协会’,没事就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协会的宗旨是知识上的黑暗是我们的耻辱,‘英大学问’自然是协会的中心人物。”

  梁冠华说:“在痛惜英老离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增添一份危机感,当剧院的开创者和缔造者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时,我们真的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每天都有演出,每天都有收入,人才的流失、年轻演员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英若诚去了,但他曾经塑造的一系列经典艺术形象和翻译、导演的剧目却依然光鲜———《龙须沟》中的刘掌柜、《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茶馆》中的刘麻子、《雷雨》中的鲁贵、《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罗曼,《请君入瓮》、《哗变》、《芭巴拉少校》等不仅将作为英老的墓志铭永存,同时也将成为中国戏剧永恒的见证。(齐琮)

  图为在追思会上,英达与大家一起回顾父亲英若诚的艺术人生。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招商银行网上自助缴费 轻轻松松
·二中留英.澳预科班春季入学最后机会
·名牌贺岁 百盛时尚大赠送500送310礼
·北京交大MBA学历学位班热招中
·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硕士预科热招中
·佩内洛普惊艳亮相《最后的武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正在热招
·海尔电视:开启数字DVI,告别模拟VGA
·金锚牌超盘表 一芯两用一表难求
 

 相关链接:


 下一篇:

作家周而复去世
 ■ 站内检索

青 岛 啤 酒
感品牌创造价值
百年青啤 盛世庆典
青岛晚报新E代
阳光海健身会所
健康 阳光 海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