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消息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35.1%的农村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的比例更高。
“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的主要内容包括子女经济上的供给、精神上的孝顺、老人业余生活的丰富等等。”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秋霞说,“但是在许多地区,农民们面临子女上学、子女成家和医疗保健等多种问题,在诸多的开支面前,老龄问题根本排不上号。”
经济差异是导致城乡老年人精神状况有所区别的重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以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的城市老人为65%,农村老人只占2.8%,而靠子女供养的农村老人占总数的86.1%,远高于城市比例。“有子女供养的老人生活水平也不高。”张秋霞说,“农村老人们一般只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养老仅为了生存,医疗和娱乐方面的供养则几乎没有涉及。”。
专家认为,在农村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观念相对陈旧的地区,应该在道义上提倡符合时代要求的“孝道”,在政策上对老人家庭给予经济补贴,在生活上多建设一些老年公益设施。同时,要想做到精神愉悦,农民对养老的观念也应该有所改变,比如,认为只有孤寡老人才去敬老院,有子女的老人去了,就被视为家庭失和,容易被人耻笑;又比如,有些老人仍认为,只有儿子才是自己的依靠,女儿是“人家的人”等等。(温闽)
|